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有感基金业的厄尔尼诺 投资者交出理财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31日 09:41 经济观察报

  阮轶

  在北京步入寒冬的时候,我所在的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暖流,有人把这叫做基金业的“厄尔尼诺”现象。我一向认为,影响力达到一定范围才有资格被比喻成现象,虽然基金市场上接二连三的发了几只大规模基金,但基金是否真的被老百姓的广泛认同,我仍心存疑虑,所以“厄尔尼诺”之说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

  然而,就像《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一样,我的偏见维持了没几天。

  先是某天我利用工作之便,在上班时间顺道去银行缴费。我寻思最近也不发国债,不会有许多大爷大娘边唠家常边摆长龙,暗自得意自己选了人少的时间办业务,安排得当、规划经济。

  结果一到网点,我就傻眼了,往日这个时间门可罗雀的银行网点现在乌泱泱挤满了人。只听得一中年男子问柜台:

理财金卡能开证券卡吗?买基金是不是用证券卡就可以啊?听到基金二字,我耳朵竖起来。在银行柜台员给男子肯定答复后,就对后面蜿蜒的长龙喊:今天我们网点的证券卡只剩下30张了,请后面要办证券卡买基金的客户到其它网点办理,或者明天再来。

  长龙顿时一片混乱,噪杂声不绝于耳,一个大妈质问:××基金不是明天就不卖了吗?明天再来哪儿还赶趟啊?也有机敏的懒得争辩,脚下抹油、拔腿就走,看情况是急着在其它网点赶紧去办理。

  自从我投身这个行业起,就有无数先辈教导我:基金是金融行业的宝塔尖。但漫长的四年熊市让这个塔尖里的人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看着眼前的熙熙攘攘,我一时间竟恍惚了。莫非基金业真的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

  而随后的一件事更彻底破除了我的偏见。

  琪是我大学同学,早在大学时代就投身股市,毕业后更专于炒股,记得毕业初期,当其他人还常常把我的职业和“宋庆龄基金会”等混为一谈时,他就已经对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资大师的故事如数家珍了。我曾向他推荐过基金,但都备受质疑和奚落。琪认为,以他的学识和胆色,做股市的孤胆英雄才是自己正确选择,把钱给基金公司管,还要交管理费简直就是笑话。

  突然一天,这个从2002年世界杯后就没有过联系的琪突然要请我吃饭,席间,琪扭扭捏捏道出了请客的缘由,居然是要我帮忙推荐基金!我吃了一惊,回想从前对股市踌躇满志的琪,非常好奇什么让改变对基金看法。

  几杯黄汤下肚,琪全招了:原来在前几年的股市拼杀中,他败的七零八落,今年上半年琪终于开始赚钱了,而且赚得还不少,先是金融地产,然后是贵金属还有军工股,用琪的原话说,买啥啥涨;但下半年,情况突然变得扑朔迷离,今天一个热点,明天一个热点,只能眼巴巴看着上半年的收益被蚕食,“最近更邪乎,那边是大盘疯涨,过2000点一点没含糊,这厢却是自己的

股票被套,还要担心大盘调整的风险,也想买些领涨的大盘蓝筹,可点位这么高,又不敢跟进,其中滋味,甚是难熬。” 琪苦笑,而与此同时,基金一直表现良好。

  最后,琪说,以前没想到,还真有能一年翻倍的基金,自己都呕心沥血成这样了,也没跑赢基金,实在是折腾够了,决定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刻,把自己的理财权交给基金经理。

  我欣然答应了琪。“厄尔尼诺”再次向我证明了它的威力。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