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郑拓:对比印度A股估值不算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8日 06: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郑拓

  最近谈中印资本市场比较的文章很多,有些文章挖掘得很深刻,这里仅谈谈我对两个市场估值方面的一些想法。

  中印除了同为“金砖四国”外,两国的资本市场也成为对海外投资者最具有吸引力的
新兴市场。2006年,中国批准的新QFII额度大约为90亿美金,而印度吸纳了100亿美金的FII(等同于中国的QFII),其中82亿美元已投入印度股票市场. 在印度,孟买200指数的18%的流通盘掌握在FII手中,FII投资者也成为印度地产最活跃的投资者和印度银行最坚定的买家 (FII持有印度主要商业银行公众股的比例已突破30%,基本都已达到印度政府规定的上限)。

  海外投资者对印度市场的信心,除了经济发展速度,人口规模和结构,产业竞争力等类似于中国市场的原因外,还有几点特别之处:一是印度的私营经济非常地有活力,成为推动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二是印度的普通法体系严密而合理,联同长达150多年的

证券交易历史,使印度资本市场的完善程度,堪与发达国家媲美。三是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投入大量资金改善糟糕的基础环境,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印度企业会变得更加有效率。四是印度的软件和制药行业国际竞争力一流,但2005年印度的出口仅占GDP的12%,而印度国内主要交易所的7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基于国内消费的仍占多数。以国内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增长会更稳定和持续,而消费升级的故事在印度同样鼓舞人心。

  再来看看估值。印度上市公司在过去三年的盈利复合增长率约为20%,而2006年以及今后几年,仍可维持20%以上的增长。印度两大交易所孟买交易所和国家交易所主要上市公司2007年的Forward PE(市盈率)为17倍。假设印度市场未来2-3年的平均盈利增长速度为20%,则PEG(市盈率/盈利增长比率)为0.85。反观中国市场,根据海富通的统计,目前A股市场600家主要上市公司2007年的简单平均市盈率为23倍,2008年则下降为18倍(加权平均市盈率则分别为18倍和15倍。因中国已进入重化工阶段,低市盈率的周期类股票占比较高,而印度消费类的公司较多,所以这里基于保守,A股采用简单平均市盈率),而2007年和2008年这些公司的盈利增长分别为29%和23%,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PEG为0.88。从PEG的角度,两国大体相当。而从PE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略贵。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股票市场已透支未来一年收益,以下的一些中国市场特有的因素,仍会使A股市场在未来不断获得上升能量。

  首先,新的会计规则在2007年开始实行。这套会计规则基本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接轨,不仅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更规范透明,而且因为其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资产评估办法,许多上市公司的大量隐性资产显性化,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一个公司的内在价值。

  其次,未来两年即将实行的两税并轨,不仅使很多内资企业的实际税负大幅下降,而且会改善本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争环境,从而有利于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

  再者,股改基本成功后,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大股东更加重视上市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公司股权激励和MBO的施行,激发了公司管理层的干劲,使中国企业的资本利用效率会不断提高。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做企业,如果机制理顺,干劲激发,企业的生命力会非常的顽强和蓬勃。比如吉利汽车,1998年8月吉利第一款“豪情”车,是仿造夏利手工敲出来的,在生产当年,一辆车也没卖出去。但经过几年的发展,自2002年起吉利连续三年成为全国500强,2005年底累计共销售汽车16000辆。虽然其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仍不可和欧美巨头比,但其发展之迅速和企业生命力之顽强,仍不免让人惊叹。再比如张裕,从一个生产半汁葡萄酒的工厂,发展成今天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国外巨头争相与之合作。其他如宇通客车,海尔,平安保险等等,例子不胜枚举。其实,中国人企业精神的勃发,远可追溯到一两百年前。放下大家耳熟能详的如晋商,同仁堂等老字号的兴衰史不说,即使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谓“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仍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民族企业家,其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毫不逊色,所表现出来的商业智慧和人格魅力,仍让人久久回味。创办张裕酿酒公司的张弼士,航运业大亨卢作孚,上海永安百货的创建人郭乐,等等,都是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优秀代表。我相信,中国的崛起,一定也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所以,股改后,在企业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改善后,一大批上市公司出现  超常的增长,千万不要以为是天方夜谭的故事。

  第四,中国股票市场,历史上是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所以即使发展到今天,仍存在很多估值上的错误。这些错误不断修正的过程,也就是被低估的优质股票股价上升的过程。

  第五,2005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700美元,而印度为690美元。中国的这个GDP水平,是一个消费升级和消费品加速增长的阶段,许多国内消费品牌未来会有很好的发展。其他的如人民币升值、流动性充沛、奥运、政府投资行为等等,都是股市走牛的积极因素。

  所以,在我看来,与印度相比,A股市场固然不便宜,但因中国资本市场所处的独特的历史阶段,两国的估值水平不应简单类比。中国优秀上市公司仍可能会有盈利的不断上调,而投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两个市场在我看来,吸引力仍属旗鼓相当。两国的上市公司不仅可以互相借鉴,而且会有很多合作的机会。比如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1900亿美元用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的企业很可能受益,三一重工已计划在印度投资6000万美元设立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中印两国都已步入自己的黄金十年,而这两个国家,终将改变世界!    (作者为海富通基金经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