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沪指上摸2500 跟着基金做市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人寿发行市盈率之高创下纪录,使同类属于金融股的中行和工行等想象空间打开。工行前天涨停,昨天再涨5.8%,带动沪综指一度刺破2500点。沪综指昨收涨43.97点报2479.73点,盘高2505.7点。沪市涨股跌股比例是一比三,四家股票中只有一家上涨,股指虚假得严重。本周是基金年底做账行情,许多基金净值上升明显。基金做净值会有提前量,最后一天做账有可能过于引人注目,更有被监管风险。
 
  人寿高价发行对大盘不利,因为抽资过多,且上市后若高开走低,还会拖累股指;但如果人寿低价发行,上市首日又会使股指大幅高开,同样不是好事。看来股指编制办法有必要调整,老是守着明显不合理指数,其动机令人费解。
 
  基本面方面,近期有关方面提示“通胀虽不大,但通胀风险不可不防”。这种全新提法预示未来会有具体政策出台。
 
  如果我国经济始终强势,那么在房屋、消费品、医疗和教育费、公用事业费、股票、资金价格(利率)、人民币等标的中,必有一个会反映出这种强势。非此涨即彼涨,此消则彼“涨”,按下葫芦必会浮起瓢。
 
  近期有关消费品涨价讨论多了起来,民众对此敏感,当然要控制物价,再说消费品涨价会降低出口竞争力,因其折算成美元会变贵;房价控制方面也不断有措施出台,所以房价未来更可能受到制约;问题一大堆的医疗和教育不存在涨价可能,只可能跌价,目前正是风头上;股票已涨得“可以”;利率提升易引发热钱套利,所以能不提尽量不提。
 
  如上述“葫芦”都被摁着,那余下只有人民币,以及竞争度为零的、也无需出口的公用事业。公用事业费涨价没太多“吞吐”空间,其占总收入比例应是常态,不会无限膨胀。这样看来,也只有人民币升值能对抗通胀。
 
  人民币必将浮出水面,其上浮的速度和时机应和通胀同步,所以说对中国这个特殊历史时段来讲,“通胀无牛市”这一经典理论是不能成立的,而是恰恰相反。我国1993-1995年的涨价是商品供不应求,而当前通胀却是货币供应超量,商品应有尽有,其性质大不相同,尤如“异病同症”。
 
  周二人民币小涨20点报7.8200,离汇改后最高7.8111有89点。近期泰铢在贬值,日元走势也弱,所以人民币暂时盘整,若节后人民币再创出新高,沪深股市必将又得动力。不过短期而言,股市上涨动力来自年报预期和基金搏傻,在这种市道做短线只能紧跟基金重仓股投机,冷门股暂时最好少碰。
 
  投资者如看好某冷门股,应待大盘大幅调整时逢恐慌建仓。热股和冷股炒法不同,炒热点要敢追涨,炒冷门应低吸,反着做手气不会太顺。当然,笔者也不否认部分冷门股在大盘跌时反而会上涨,不过陪跌的是终究会是多数,多数冷门股涨时没份,跌时却比谁还来劲。

郑步春 每日经济新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