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信证券入主华夏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05:02 第一财经日报

  刘瑛

  2006年,对基金行业影响最深刻,最长远的基金公司股权变动事件,不是外资相对控股基金公司正式成立,而是中信证券(600030.SH)入主华夏基金。

  华夏基金的原股东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证券分别将其持有的35.725%和5%的股权转让给中信证券。目前华夏基金的股东分别为中信证券、西南证券、北京证券和、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这四家机构依次持有华夏基金40.725%、35.725%、20%、3.55%的股权。

  在收购完成后,中信证券为华夏基金第一大股东。中信证券同时持有中信基金49%的股权。在这两家基金的股权结构中,中信证券均呈现出相对控股的态势。

  这和目前的法规似乎有些冲突。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该规定即业界俗称的“一控一参”。另外,同属于中信系的中信信托持有信诚基金33%的股权,和外资股东并列为第一大股东。

  分析师们称,目前中信证券相对控股两家基金公司的状况或许只是过渡,不排除中信证券整合旗下基金公司的可能。中信证券此次收购华夏基金超过40%的股权,引发基金行业首个基金公司并购案的猜想。

  如果华夏基金和中信基金合并,也有可能导致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重新排序。

  在今年,基金行业残酷竞争的环境中,华夏基金已经取得了先发优势,该基金公司最新一只基金的首发规模超过100亿,同时还管理者境内首只ETF基金。

  目前,监管机构对基金公司股权监管非常重视。在今年国庆前夕,

证监会要求基金公司自查股东代持股权的现象。第31次基金联系会议上透露,仍有基金公司股东再代持股权,还有一些基金公司的部分股权被冻结。部分基金公司股权代持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大股东谋划设立基金公司,但是股权结构不符合要求,所以就请其他机构代持股权。

  目前,基金公司的牌依然炙手可热,一些境外机构努力进入境内的资产管理业务。但是基金公司审批明显放缓,整个2006年,只有四家基金公司成立。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