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周月秋:研究创造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16:59 新浪财经

  不论是托管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中国工商银行托管业务在国内一直都保持着领先地位。作为工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周月秋对此并不感到满足。“目前工行的托管业务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只占2%,但发展趋势很好,在工行的发展规划里,托管业务被定位为战略业务。由此也可以看出托管业务对于工行的重要性”。周月秋表示,希望10年之内,能将工行托管业务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提高到10%,托管资产规模达到1万亿元以上。现在,周月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托管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上,并且不断地思考和发掘工行托管业务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国内托管业务的资深人士,他的思考无疑对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本刊记者来到位于金融街的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办公地点,对这位工行资产托管业务的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本刊:在托管业务方面,工行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作为国内首批获准开办基金托管业务的商业银行,工行资产托管部自1998年2月成立以来,已形成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资产、保险资产、社保基金、QFII资产等多种产品的托管业务体系。能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2006年工行托管业务所取得的成绩?

  周月秋:先纠正一下你的表述,我们从来不敢说自己是龙头,只能说在托管业务方面,工行的确始终是领先的。工行在托管业务上的领先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从规模上看,托管的资产规模在国内是最大的,尽管最新统计数字还没有出来,但到今年底,工行托管的资产规模肯定超过3000亿,其中基金净值超过2000亿,应该占国内基金托管业务的三分之一左右;二是从托管业务的质量上看是最优秀的,在国际上著名的财经媒体《环球托管》、《亚洲货币》、《财资》等杂志进行的2004和2005年度金融机构评选中,工行先后获得了“中国最佳托管银行”大奖。而且,在国内银行中,工行通过了SAS70国际认证。SAS70(“审计标准公告第70号”)是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的、针对金融服务机构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内部控制、安全保障、稽核监督措施的审计标准,通过这一认证等于得到国际金融服务业特别是资产管理和托管行业的广泛认可。三是从产品研发的速度上看是最快的,在托管业务方面,目前很多创新产品都是工行第一个做出来的,比如工行是国内第一只封闭式基金、第一只债券型基金、第一只保本型基金、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第一只LOF(上市型开放式基金)和ETF(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托管人,也是第一只复制基金的托管人。包括国内第一只基金公司的QDII产品,也是工行托管的。

  2006年,工行托管业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不仅规模增长很快,从上一年度的2000亿成功增长到今年的3000亿,更重要的是,业务架构呈现均衡发展态势,除基金托管外,保险、企业年金等其他品种的托管业务已经超过整个托管业务的40%,虽然和国际托管银行业务格局仍有较大差距,但从架构上看,有了一点接轨的意思。同时,在新产品研发和对未来市场的研究方面,工行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融资融券、DR(存托凭证)、REITS(房地产信托基金)、期指、期权等产品的托管业务,在2006年都做了深入研究。我们相信,提前做的研究,一定会在未来的市场业务拓展中得到体现。

  本刊:据我们了解,在对QFII的托管业务的市场竞争中,外资银行拿走了大约70%的份额,中资银行在对QFII托管业务的竞争中,目前还处于弱势地位。对此,您是怎么看的?与外资银行相比,在托管业务的竞争方面,您认为中资银行的优势在哪里?在2007年,工行将采取哪些措施赢得更多的QFII客户?

  周月秋:QFII的总额度目前还不是很大,已经批复的额度还不到100亿美元,但随着对外开放步伐加快,QFII托管业务的蛋糕必然越做越大。同时,未来对QFII托管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尽管在目前的托管市场上,工行托管业务已连续多年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但QFII客户目前只有四家,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中资银行虽然目前还稍逊外资银行,但有着天然的本土优势,一是清算体系;二是对国内法律环境及税收政策、本土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都非常熟悉。长期而言,中资银行的优势将逐渐显现。

  另外,要与外资银行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QFII业务的竞争,中国的银行托管业就要向国际化靠拢。比如,通过SAS70国际认证就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方式。这意味着我们的托管银行符合国际准则,而且流程规则、系统操作、内部风险控制都与国际接轨了。

  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对QFII客户的服务要与其他金融服务配合起来,不仅仅着眼于托管,而是要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让QFII客户获得更多的增值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客户对银行的依赖,从而赢得更多的QFII客户。从营销方面看,还可以与海外分支机构联动操作,为QFII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本刊: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托管业务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中资银行在托管业务上的差距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周月秋:托管业务在全球发展非常快,而外资银行进入国内托管市场后也给中资银行带来一定压力。国外的一些银行,比如英格兰银行,开展托管业务的历史已经超过一百年,而国内银行的托管业务也就八、九年的历史,显然还比较稚嫩。但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也为中资银行提供了学习国际先进托管经验的良机。毕竟国内托管业务的历史还比较短暂,很多国际上成熟的托管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引入国内来,而国内银行的托管业务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大力拓展托管服务种类。在国内托管业务发展的初期,托管服务的主要客户是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服务的主要内容集中于托管制度设计所要求的托管服务。基本上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收费相对也比较低廉。但最近几年,托管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因此,托管银行必须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绩效评估、风险控制、市场资讯等各式各样的增值理财服务,进行增值服务市场的培育和推广,探索国内托管增值服务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托管银行还要逐步拓宽托管服务领域。引入独立托管人,保障委托资产的独立性,是消除基于信托机制的代客理财业务的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是信托机制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这几年,引入了独立托管人制度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发展势头非常好,这就使得托管机制越来越得到包括管理层、金融机构和投资人等各方面的广泛认同,并先后被引入到保险资产、企业年金投资的制度设计中。这就使得托管业务在未来拥有更好的生存环境,以及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基于信托机制的代客理财业务,而这些业务也都需要独立的第三方作为托管人以行使监督的职责。因此,托管银行要积极开拓业务领域,争取为更多的行业、更广泛的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也让投资者的利益得到实实在在的保护。

  本刊:从2005年7月股市走出底部,逐步走出了持续的牛市行情,激发了投资人对股票和基金的投资热情,基金发行也越来越呈现出良好的势头。您对未来的基金市场有什么看法?

  周月秋:我对中国基金市场的未来非常看好,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看好基金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基金治理结构比较完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基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同时,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彻底解决了中国股市原有的弊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我很看好大盘蓝筹股。随着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大秦铁路、招商轮船、大唐发电等越来越多的绩优大盘蓝筹股在国内A股市场发行上市,他们将对稳定市场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会以优良的业绩给投资人带来满意的回报。这也为基金提供了众多可供选择的投资对象,一个充满了绩优上市公司的市场,必定会造就一个繁荣的基金投资市场。

  《CHINA基金》 文 / 雷 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