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基金发行贫富不均 马太效应日益显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0日 05:47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余喆 北京报道

  随着年关临近,今年的基金发行临近尾声。纵观今年基金发行可以看到,既有419亿的巨无霸基金横空出世,也有几亿规模的袖珍基金“羞涩”诞生,最新成立的两只股票方向基金与百亿基金相比相形见绌。

  如此“贫富不均”的情况背后,一方面是绩优基金公司的品牌优势日益显现,良好的赚钱效应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另一方面是小基金公司在知名度、渠道方面略逊一筹,基金发行的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今年基金发行遭遇井喷。截至12月15日,共有67只

股票方向基金成立,共募集资金约3134.2亿元。且10月份以来基金发行骤然提速,募集资金超过千亿。其中嘉实策略增长更为其中翘楚,以419亿份、92万持有人的规模创造了基金发行新的
神话

  观察今年出现的6只百亿基金可以发现,它们来自嘉实、广发、华夏、南方、工银瑞信和易方达,或为老十家公司,或为股东背景强大的合资公司,市场知名度很高。同时,这些大牌基金公司投研队伍庞大、基金产品线完善,历史业绩通常也比较好,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强。“老牌基金公司历史长,业绩摆在那,他们的品牌已经树立,后来者很难动摇。”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一些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首发却依然不尽如人意。据统计,今年发行的股票方向基金中共有7家基金公司的9只基金首发规模在10亿份以下,最少的只有3亿份。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发的两只基金规模都没有超过6亿份,其中一只还是在市场趋热的九月,前景令人担忧。这些袖珍基金基本来自于成立时间不长的新基金公司,很多在市场上名不见经传,知名度偏低使普通投资者对其未曾耳闻。同时一些基金公司历史业绩不佳,也是其遭冷遇的原因之一。

  “市场培养需要时间,新公司树立品牌不是朝夕之间能完成的事。”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培育品牌一方面靠实打实的业绩说话,另一方面也需要投入。记者经常在专业媒体和都市报上看到大型基金公司登的整版广告,而小型基金公司就很难维持如此大的投入,自然限制了其品牌的建立。“同时小型基金公司在渠道上也比较吃亏,在同银行、券商等代销渠道议价时肯定不如大基金公司。”某大型合资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

  首发上难以同大牌基金公司比肩,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将目光投向了持续营销。“基金公司的未来不在于谁的首发规模大,而在于谁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持续营销上,在客户服务上下工夫,拿业绩说话,日久自然见人心。”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实际上,一些首发规模不大的基金业绩并不差,充分体现出“船小好掉头”的特点。与巨无霸基金相比,它们仓位灵活、调仓方便,可以更好地跟上市场热点转换的节奏。如广发这样的基金公司也是由小到大,靠业绩一步步成长为今天的大型基金公司;而一些曾经的老十家公司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因此投资者不必迷信于大基金,而应仔细分析基金的投资风格特点,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基金进行投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