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419亿航母基金如何出牌 选股偏重大中型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07:1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基金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的开放式基金将如何运作,其第一步建仓情况如何?本土的基金经理能否管好400亿的大基金?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等待答案。

  上周成立的嘉实策略增长基金总份额达到419亿,认购户数92万,当之无愧成为中国基金业的规模状元。航母规模基金的诞生既是中国基金业走向繁荣的表现,也是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提出的空前挑战。今年前三季度的基金业绩表明,当时既有的三只百亿基金净值收益率全部超越了基准,证明部分基金公司已经具备管理百亿左右规模基金的能力,但200亿以上以至于超过400亿的基金能否顺利扬帆远航却仍是悬念。

  ◇周刊记者 王文清

  “嘉实策略增长具有标志意义,如果管好了,中国基金业会再上一个台阶,一旦管砸了则将是对全行业的打击,说明目前的市场容量和基金公司管理能力还不适应超大规模基金的运作。”一位资深基金经理如此评价。

  带着嘉实策略增长百万持有人和市场人士的普遍期望,本报记者专访了以邵健为首的嘉实策略增长基金基金经理小组,试图为这只航母基金的未来勾画出一幅相对清晰的蓝图。

  建仓:审慎、稳健地进行

  “上周二已开始建仓,但我们建仓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邵健坦言嘉实策略增长基金不会采取某些基金的闪电式建仓的策略。

  与近期成立的几只百亿基金旋风入市不同,由于规模的原因,嘉实策略的建仓将可能不会短时间内完成。“因为这么大的基金,前期可能要考虑整体策略和布局,要考虑投资标的的筛选,因此我们会采取逐步建仓的策略,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邵健介绍。

  在蓝筹股稀缺和大部分基金重仓行业估值高企的情况下,要挑选到足够市值的股票,同时还要尽量控制买入的冲击成本,这都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难题。

  控制买入的冲击成本对基金经理来说也是要考虑的。基于上述原因,精选个股、耐心等待时机的审慎建仓成为了基金航母首选的入市原则。

  选股:偏重大中型公司

  作为超过400亿的大基金,市场人士认为,嘉实策略增长买什么股肯定都会带动股价的上涨,因此其基金经理的选股策略具有风向标的作用。

  对此,邵健表示,作为大规模基金,考虑到流动性管理要求,其投资标的市值规模相对会较大,因此向具有较好流动性的大中型公司侧重是大基金的一般选股标准。另外,大型开放式基金的交易量会在市场占比较高,交易对市场的冲击会大一些,因此其流动性管理的要求会高些,投资的换手率会相对低一点。

  具体的选股是基金的最高机密,当然我们也不想破解其中的奥秘。但大基金的一些选股思路却是投资者应该参考的内容,因此基金经理也一般不会回避选股方法和理念的话题。

  “出于保护嘉实策略增长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考虑,我们不便对外公布详细的选股思路。不过,我们的投资策略都写在基金合同里,我们会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进行投资”,邵健坦言投资者也许很快就可以通过公开资料,在一些新股配售的名单和上市公司持仓名单里看到嘉实策略增长的身影。

  虽然基金规模与当初的预期有差距,但嘉实策略增长的投资策略却不会因此出现大的改变。积极成长、廉价证券、周期反转三大策略仍是基金经理小组的投资依据。“大行业里的小巨人”、“资产整合中的龙头企业”和“大型集团的窗口公司”等仍将会是基金经理关注的重点。

  管理:四人小组协同作战

  嘉实策略增长基金的一个特别之处还在于它的四人基金经理小组共同管理的机制,这是目前唯一的一只两个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基金。四人小组如何分工和协调也将对管好这只基金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为今后诞生的大型基金提供借鉴。

  考虑到基金规模超出预期,在嘉实策略增长结束募集的当天,嘉实基金经过向公司董事会和中国证监会申请,迅速建立了由邵健、党开宇、邹唯和刘熹四人组成的基金经理小组。在小组中,刘熹主要负责债券投资与现金管理,邵健、党开宇,邹唯共同负责股票部分投资,他们将股票投资的日常工作分为策略、行业、公司研究几个部分,平时各人各有侧重,但有重要问题时采取集中讨论的形式决策。

  刘熹是邵健的南京大学校友,经济学硕士,13年证券从业经历,目前还担任社保基金债券组合基金经理职务。嘉实策略增长是一只偏股的混合型投资基金,债券作为大类资产中一个配置品种,将使组合的收益更加稳定并增加组合的流动性。加之基金规模巨大,出于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引入刘熹这位专业的固定收益组合基金经理和邵健一起进行债券投资和现金管理有助于基金的安全稳定运作。

  为什么在邵健之外选择党开宇、邹唯进入小组?嘉实基金介绍,主要是因为他们三人本来就属于嘉实基金各投资小组之一的“成长策略小组”,投资风格和选股策略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选择成长股方面成绩比较突出。同时考虑到每个基金经理以前管理的资产都曾经接近百亿,四人联手有助于在基金运作初期保证投资的安全和效率。

  邵健特别强调,他们四位基金经理并不是把钱分成四份各自管理,而是采取团队管理制。在策略、行业和重点公司的投资研究上,平时大家各有侧重,遇到重要问题,则会集中讨论。

  风格:先保守后积极

  考虑到基金规模庞大,同时基金持有人对这个基金认同有一个过程,嘉实策略增长的初期风格会比较稳健,随着建仓到位,基金的风格也会逐渐偏进取一些。看来,邵健和其他三位同伴的策略是先求稳,后求快,先保守,后积极。因此要全面了解这只航母基金的性格恐怕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稳健管理,这主要和投资者的结构有关。很多投资者对基金还不是非常了解,希望比较稳健的运行。同时我们的集体研究决策制也有助于基金运作的审慎性,因此至少在两个月内会偏保守,但随着投资者对本基金了解程度增加,风险承受力增强,未来会积极一些。后期仓位会逐步上升,逐步接近一个正常的基金去运作,那时股票组合的特质才能在基金风格中体现出来,前期建仓还远远没有到位,基金净值表现的风格和指数也可能不是很匹配的。”邵健如此预计。

  未来:希望投资者看得远

  对未来的基金业绩,邵健认为压力主要是在初期,他和他的同伴希望投资者对这只航母基金看得远一点,多给他们一点时间,路遥知马力。

  邵健承认目前投资标的的确还只能勉强装得下这么大的基金,但随着蓝筹股的回归和非流通股的逐步上市,A股市场的容量会成倍的扩大,大基金并非无所作为。在建仓期,对于大基金来说需要有更好的全局观,需要多找出3-5倍数量的好公司,另外流动性管理与风险管理难度也会比普通基金大些。实际上,从长期来看,大基金管理和小基金在投资理念、盈利模式等主要方面都是类似的。

  大家对基金规模的担忧主要是中短期大一点,但从长远看———半年一年后的话,也许规模影响会小许多,大家对管理百亿基金的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另外投资标的增加速度也比较快。

  作为业余围棋高手的邵健认为管理基金和评价基金都要用超前的眼光,中国

资本市场的发展已经不能用既有的经验衡量,开放式基金突破规模恐惧将是迟早的事情。信奉“投资是科学也是艺术”的邵健和他的三位同伴希望投资者看得更长远,相信未来。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明年的今天踏雪寻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