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失速的基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6日 09:46 中国经营报

  李学宾

  面对所有怀疑的目光,牛市的创富效应正势不可挡地从基金净值的飙升中浮现。2006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达到90%,30只投资于股市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年收益则超过100%,个别基金累计净值增长率甚至达到144%。这意味着,只要你年初做出了决定,闭着眼睛买进的任何一只股票型基金,几乎都能给你的资产带来翻番收益。如果运气好,账面资产甚至可以轻松达到投资额的近2.5倍。

  财富效应给基金业带来了真正的春天。大大小小的私募基金得逞了:值得买进的股票并不多,但这时候反倒成了好事儿,不用什么内幕消息,只要把好大盘基金的脉,提前介入优质股建仓,然后等着他们抬轿子。因为按照规定,新成立的基金必须在6个月内完成建仓。

  这一年还剩下半个月,但新成立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近4000亿份,比过去3年成立的基金规模之和还要多,嘉实策略增长基金更是创造了一天发行规模超400亿份的奇迹。

  不断有人被财富风暴卷进股市。中国结算的统计显示,12月份,仅1日、4日和5日3天,新增基金账户就超过27万户,是同期新增A股开户数的3倍以上。

  

证监会感受到了市场的异常,匆忙向各大基金公司发布“窗口指导”,“各基金公司不要急功近利,不要盲目扩张,不要贪大求多,坚持量力而行”。

  但是什么叫量力而行?基金经理们不以为然。他们现在身处的是一个只需要在键盘上敲进几个

股票代码,就可以让钞票滚滚而来的行业。蓝筹股就这么多,僧多粥少,谁先买进,谁就有更多的主动权。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让膨胀的基金公司自己保持克制,光说说可没用。

  摩根士丹利前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刚给基金泼了一瓢冷水,马上有人搬出他三年来持续唱空中国

房地产市场的“败绩”,“别耽误我们赚钱了”。

  繁荣,从来都不是理性的。这时候,已经没有人愿意想起基金大搞利益输送时给这个行业带来的耻辱。

  经济学家们说得不错,市场是围绕人们的预期波动的。在市场各方利益的合谋之下,新高之后还有新高。现在的中国金融业是历史上最富有的时候,今年,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贷款超过2.6万亿元,保险业一年的新增保费收入就是6000亿元。不管是通过阳光下还是地下的方式,这些资金都有通向股市的通道,坐在行情屏幕背后的其他人不会放弃这个几十年一遇的机会。已经鲜有人关心,那些和财富捆绑在一起的上市公司们到底已经发生了哪些改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7,3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