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广发基金:市场的热情还能持续多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3日 14:55 新浪财经

  最近读《戴维斯王朝》,讲到美国60年代的牛市的时候,诸多现象很有意思,拿来分享一下。

  1965年,当时的美联储主席马丁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许多政府官员、学者和商人都确信一个经济新时代已经来临,一个经济波动已成往事的时代,一个贫穷已被消除的时代,一个永远会处在经济进步和扩展状态的时代。”

  共同基金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投资者,60年代末共同基金总计达到500亿美元,每天1/4左右的成交量是基金经理完成的,股票的周转率为50%,远高于1962年的20%。华尔街处于极度的亢奋状态,一位评论家形容为“简直是一个超大垃圾市场”,“到处是躁动的淘金热、让人窒息的高价格还有天花乱坠的推销、叫嚣着新时代已经来临的说客。说客们认为计算机和数据存储的新工业将是商业界发生变革,并改写经济和金融规则,上升趋势可以一直持续,不再注定会被下滑取代。”新产品开发和令人激动的新工业诸如核能、海水淡化等都成为强有力的牛市催化剂,市场为了寻找“第二个施乐”,只要见到“数据处理”或“电子”字样,就统统买进。

  巴菲特当时还没有名气,在1968年赚得59%的收益后,他清偿了投资资产,因为已经找不到便宜的

股票了。而那时,美林还在力推39倍的IBM,布莱尔投行还在推56倍的雅芳。市场先生已经对所有负面事件的不管不顾:肯尼迪遇刺、越南战争、校园暴动……。“新股狂潮往往是股市危机来临前的最后一幕”,当时人气很高的新股被称为“射手”,因为股价上涨太快。

  但危机终究还是爆发了,1969年到1970年,道琼斯指数下跌36%,而名字里含有“数据”的股票跌得最惨,科技股整体下跌77%。而下跌的理由也很多:越南战争、校园暴动、种族冲突等等。

  回头看看我们的A股,对于牛市基调似乎已经没有人再持异议,只是对于前景的乐观程度不同,这是不是正说明我们的市场还没有达到美国60年代末的狂热程度?至少我们的股票还没有显得极其昂贵而让人无法接受。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