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投资收益要求8%底线:养老金逼迫基金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4日 23: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简俊东 深圳报道

  “这次参会就是想了解国内的金融产品能否达到我们最低的投资收益要求。”在近日举行的第5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国际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研究室副主任崔少敏告诉记者。

  “我觉得养老保险资金未来15年的投资收益最低的要求是年均达到8%。”崔少敏说,“以前,大家都觉得这样的投资收益水平不能实现。但是今年的形势好转了,对于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我们要有重新的估计。如果达不到最低的收益,我们会考虑重新调整现有的政策。”

  养老保险基金的巨大规模使得基金公司以及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均垂涎三尺,但是年均8%的投资收益并非一个可以轻易达到的目标。

  养老保险:8%收益底线的合理性

  养老金和保险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最大资金来源,而且保持着稳健增加的趋势。

  在此次论坛上,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保险资金已间接入市864亿元,直接入市金额已达764亿元,同比增长466%。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的规模将进一步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持有
股票
资产市值495亿元,入市资金规模同比增长141%,企业年金也已开始直接投资资本市场。

  但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要求却被忽略了。随着市场的持续疯狂,养老保险基金也不再是“无偿献血”。

  “我们投资收益有两种比较方式,一种是跟公司增长率比较,一种就是跟GDP的增长率比较。”崔少敏表示。

  “如果我们仅获得账面保值,是没有意义的。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至少要超过公司增长率,投资才是有效的。”崔少敏认为,“从英美情况看,每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水平最少能够达到6%-7%,相对于他们的公司增长率,这样的收益水平是有意义的。”但是“从我国过去的情况看根本就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而跟GDP的增长率比较,8%和GDP的年均增长率持平。“养老保险资金投资应该分享经济增长成果,达到GDP的增长速度。”

  虽然未来有可能设定最低收益要求,但是对于基金而言,养老保险金的市场依然魅力不减。

  “静态看,养老保险基金存量的资金大概有8500亿-9000亿。而动态看,资金的快速增加会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需求趋于迫切。”崔少敏分析,“以企业年金为例,按照现在企业拿出4%,个人拿出2%的比例,保守估计每年会累积1000亿增量资金。”

  “今年开始,国务院要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基金是侧重点之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资金的改革方向跟企业是一致的,就是做实个人养老资金账户和推行企业年金。”崔少敏表示。

  基金:中介机构可充当背书人

  虽然资本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发展,但因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限制,年均收益8%的要求并非轻易即达的目标。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投资活期存款等流动性产品及

货币市场基金的比例,不低于基金净资产的20%;投资企业债等固定收益类产品及可转换债、债券基金的比例,不高于50%;投资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30%。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20%。

  而更大的矛盾在于,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承诺固定收益明显违规。

  “企业年金的客户一般要求有较好的收益,有的甚至不但要保本,还要保证一定的收益,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大成基金总经理于华认为,“投资管理公司可以采用各种措施稳定基金收益,我们也在努力往开发稳定收益产品的方向努力,创造些好产品,但不可能从法律的角度保证稳定收益。这是双方最大的分歧。”

  但是,于华认为这并非不可跨越的障碍,“我们可以考虑在基金公司和养老保险基金供给方之间设定一个全国性机构,由其充当信用中介的角色。”

  “可以提供风险和收益对称性较好的产品,但不能提供法律上的保障,而对方要求有法律保障,这时中介机构就发挥作用,其作用就是撮合需求的双方,为合作双方提供某种意义上的背书。”

  这样的做法并非凭空想象。“我们即将推出和银行合作开发的产品。但银行的客户需要保证收益,这时银行的个人业务部门实际上就起到对产品的风险和收益进行评估的作用,银行从各方面对产品进行测算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产品基本可以保证本金安全并且保证收益的。这样不用通过法律手段双方都可以形成共识。银行就担当了信用中介的角色。”于华表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