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紧箍咒未到 基金慎待股指期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2:31 东方早报

  权证之后,股指期货成为摆在基金面前的一场盛宴。不过,由于证监会等监管层迟迟未出台明示基金业参与股指期货的门槛及限定,大部分基金公司选择了静候监管层新“紧箍咒”的观望态度。兴业基金管理公司研究部辛曌博士指出,监管层未明确表态基金业如何参与股指期货,因此预计短期内基金公司将采取稳健增长、重视风控的态度静观股指期货进展。

  上月底中金所已经展开大规模股指期货仿真交易,但是据相关人士透露,参与其中的基金公司并不多,大部分基金公司还处于与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探讨合作或筹备股指期货前期准备工作的初级阶段。“毕竟,自己做股指期货一方面风险高,另一方面要投入设备、资金及人力等,除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否则我们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一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事实上,监管层迟迟未出台明示基金业参与股指期货的门槛及限定也是基金公司难以快速推进的原因。兴业基金辛博士告诉早报记者,

证监会需要明确两点关于基金公司做股指期货的底限,一是投资比例控制在多少合适,二是对基金规模的限定。他表示,毕竟基金公司拥有的大部分资金都是来自于基金持有人的钱,面临赎回压力,还要考虑到基金公司的声誉等问题,因此作为专业
理财
机构,基金公司希望能谨慎稳健地面对好股指期货这一新兴市场。

  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也让基金分外关注其中风险,辛博士表示,一般而言,股指期货的杠杆放大效应更大于权证数倍。例如,武钢认购权证580001对正股有放大4倍的效应。由于中金所目前公开征求意见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保证金为8%,经初步计算,其杠杆放大效应约相当于正股的12.5倍。因此,基金目前都非常注重研究如何规避股指期货风险。

  展望国内股指期货市场前景和对比海外市场,辛博士分析,海外股指期货市场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类,分别是套期保值、套利及投机,撇开基金公司对招行、万科这样的沪深300指数权重标的股建仓套保和套利外,预计国内基金公司参与投机的比例及意愿不会太强烈。

  辛博士强调,股指期货应该是一个投资工具,而非炒作的投机工具。

早报记者 雷蕾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 962288 或 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订阅东方早报请登陆东方早报网站或拨打8008208696;优惠多多、实惠多多、资讯多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0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