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市场基金应尽快回归本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4:40 第一财经日报

  王艳伟

  尽管业内人士都清楚地知道,货币市场基金应尽快回归其现金管理工具的本质,但一些货币市场基金在发展前期对投资者的错误导向,造成了各家公司互相攀比收益率的现状,这种局面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扭转的。

  根据相关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应当在货币市场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及宣传推介材料中列明,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但事实上,基金管理公司的销售人员或代销机构在实际宣传中,经常会向投资者传递“保赚不亏”的错误信息。

  但亏损并非没有先例。鹏华

货币市场基金的每万份收益在去年4月27日时出现过一次负值,已引起投资者的紧张。今年6月,又先后有泰达荷银货币市场基金和易方达货币市场基金单日万份收益出现负值。

  某基金管理公司投资人士坦言:“投资者已经习惯了货币市场基金维持2%以上收益率,再加上今年股市走牛,一旦收益率低于2%,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变动会更大。”

  本来,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但现在由于一些基金公司过分追求收益率排名,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定期存款,通过外部机构代持券拉长组合平均久期,在货币市场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时,流动性风险反而成为最大问题。由于基金公司对前景过分乐观,再加上没有注意风险控制,货币市场基金前期隐藏的风险现在一一暴露出来。

  违规博取高收益的做法,没有让基金公司尝到甜头,反而自己吞下苦果。希望基金公司能从损失中得到教训,将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放在首位,在投资中加强风险控制,早日还货币市场基金以本来面目,让其尽快走上发展正轨。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