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阳光化加速 私募与公募正面交火正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9日 05:3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在华南一间民营公司里,某公募基金的直销人员与私募基金的市场部人士共同坐在会客厅等待主人的会见。他们紧锁眉头,各自思考自己的说服之辞。这样的交锋将会越来越普遍。

  伴随着私募基金的“阳光化”加速,私募基金对公募基金的冲击开始在客户、投资理念、人才等各个领域蔓延。

  私募基金渐显锋芒

  大牛市的来临是私募基金重新兴起的重要原因。在2001年以来的五年熊市中,私募基金数量急剧萎缩。自去年底以来,在股改逐步推进、人民币升值加速等多种因素作用下,A股市场再现牛市氛围。私募基金也开始重新露头壮大。

  据了解,由于私募基金并未被

证券法所正名,所以渴望“阳光化”舞台的私募基金走上借信托法安身立命的途径,目前私募基金与信托公司合作的信托计划已经进入了集中发行期。据不完全统计,今年9月份至今,由私募基金操盘的证券信托计划共发行14个,融资额达到14.7亿元,而这种私募基金信托在半年前还仅仅只是个案。

  “私募基金将迎来最好的发展时光。”深圳多位私募基金人士这样说道,其信心部分来自于有关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发展的首肯。深交所综合研究所近期发表的《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前景和当前问题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合法化呼声很高,但合法化的形式还不清晰,因此应该深入研究我国私募基金合法化的具体形式、各种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从而为私募基金发展提供法律基础和政策支持。”报告同时建议说,可借鉴海外经验,从投资人资格、投资人数量、私募基金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等几方面界定私募基金,要为私募基金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公募基金面临全方位冲击

  面对私募基金的重新崛起,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出自己的担心。一位知名基金经理表示,“当年共同基金投资的兴起,以其价值投资理念、信息披露透明等方面优势,迅速冲垮了券商自营和委托

理财这种老的业态,成为市场投资的主力,私募基金今天会不会也对共同基金形成同样的冲击呢?”

  这番忧虑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居安思危,共同基金这八年中的发展中,无论是投资业绩还是对证券市场的推动作用,都是可圈可点。但是相对于私募基金而言,共同基金确实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包括短期排名压力让基金的运作有些短期化等。另外,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冶小梅认为,“公募在运作上没有私募那么自由,公募受制于赎回的压力,私募的运作环境要好很多,所以好的私募能带来更高的回报,现在私募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有纯粹交易型的,有像东方港湾比基金更坚持价值投资的,也有晓扬投资这样全球视野的。”

  还有就是人才的冲击。今年以来,屡屡爆出某知名基金经理出去单干的传闻,这并非空穴来风。私募基金的收入模式,确实吸引着很多业内知名的基金经理。私募基金一般会采取收入分成的模式,如某私募信托基金在受益分配上,提出投资者收取基金净利润的78%,受托方与投资顾问收取基金净利润的22%,如果该私募基金规模达到1个亿,今年收益做到50%这一共同基金行业今年净值增长的中等水平,那么投资顾问将收入1000多万,这远远超过共同基金经理的收入,其操作难度也远远小于操作共同基金数十亿规模的资金。

  高端客户成为战场制高点

  共同基金与私募基金在高端客户方面将发生激烈的交锋。根据信托法要求,信托产品受到发行200份的限制,因此为了做大规模,目前有名的私募基金一般会要求单个计划委托金额在50万-100万之间,所以私募基金主攻高端客户。

  而这一领域恰恰也是共同基金目前正在积极拓展的领域,比如说专户理财计划等。部分非银行、保险系基金在销售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也开始提出对一些高端个人客户非公开募集1亿-2亿资金、只做绝对收益的设想,这即是此前市场热议的公募基金“图谋”私募计划。

  业内人士预计这一交火将持续猛烈进行。深交所有关私募基金的研究报告提出,为了控制私募基金投资风险的社会影响,应规定私募基金投资者的最低投资金额为50万或100万人民币,将投资者上限设为200人或100人。这也预示着,将来私募基金一旦被

证券法放行,他们仍将以高端客户为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