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惟一的考量高增长 对冲基金凶猛掘金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 13:1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袁朝晖 北京报道

  如何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获取和分享其增长的潜力已经成为了对冲基金的下一个重点。

  “如果你给对冲基金介绍宝钢股份招商银行,越多越好,价格无所谓,资金不是问题。但如果是工商银行,或许就要考虑考虑了。对于对冲基金来说,高增长是他们惟一的寻求,盘子的大小并不是考虑的问题。”一位海外对冲基金经理说。

  QFII通道

  某外资投行人士介绍说,“QFII的额度即使溢价5%都应者云集,所以对冲基金在投资中国无门的情况下通过QFII投资,这样做既安全又可以向投资者说明在投资中国。这种模式很常见。同时一些机构也通过某些灰色渠道,将对冲基金引入市场,但这样做的风险对对冲基金来说很大,所以很少。”

  有消息称,以设立投资公司进入中国内地

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对冲基金大约有10家,管理资产4亿美元。一些非常活跃的股权私募基金、地产投资基金都有对冲基金的背景。亚太地区最活跃的,主要分布在香港和日本的700多家对冲基金,利用日本、香港市场资金充裕、成本较低、监管较松的环境募集资金,主要的投资目标可能都是中国市场。据称,许多私募基金规定投资方案一定要有20%-30%的中国市场投资比例。

  这些对冲基金进入的目的,就是希望分享中国高速增长的资本市场成果。

  对冲基金可能的进入途径包括:通过QFII名正言顺进入、以创业投资形式进入、以贸易项目进入。

  其中QFII通道更引人关注,这也成为监管层一直担心和后来探讨推行子账户制度的原因所在。某国有银行人士介绍说:“一些自由的投资机构可以利用QFII的通道进行操作,尽管目前国内QFII政策相对还比较谨慎,但通常情况下,投资银行会为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即客户要求买卖某只股票时,虽然在资金的汇出上会有时间限制,但QFII往往会先垫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市场的波动,而对冲基金恰恰具备这种特性,因此,有悖推行QFII的初衷。”

  不过,瑞银集团中国证券主管袁淑琴则表示,对冲基金通过QFII方式投机中国,短期内会受到国内市场规模不大、流通性差等因素的影响,并不会给市场带来太多的冲击,而且很多投资银行对这些机构也比较回避。

  监管不应回避

  一位曾在国外长期从事对冲基金交易的业内人士也认同袁淑琴的观点,他进一步解释说,现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过去对冲基金很少,所以一旦有目标,群起冲击,有很多故事发生,市场上对对冲基金的不良印象也大都来自那个时段。但现在世界上至少有将近10000只对冲基金,管理着超过1万亿美元以上的资产。而且,全球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变化,相对稳定,因此,在现今很多情况下,对冲基金充当的是一个长期投资者的角色,和共同基金在某些地方几乎没有任何差异。

  一般来说,利用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进行套利比较常见。但是,目前在香港针对国内市场的只有巴克莱ETF交易,而且在具体产品设计上还有待改进,因此使用的并不多。

  “利用新加坡的指数工具倒是一个选择,比如你在国内购买宝钢股份,预期它会涨,但你要对冲掉你的风险,这样就可以在新加坡购买一个新华富时A50的指数产品,只要它下跌的损失小于股票本身上涨的幅度,你就赚了。但是任何对冲都是需要成本的,目前在A股单向上涨的情况下,这么做并不明智。”

  对于对冲基金来说,要掘金中国市场,需要卖空机制、融资融券、杠杆交易,以及金融衍生品,而这一切都才刚刚起步,很明显,中国市场还不适合对冲基金的生存。

  袁淑琴则强调,在

股权分置改革结束后,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步伐显然加快,监管机构不断丰富金融市场也是大势所趋,因此,如何构筑国内自己的金融市场环境就显得迫在眉睫了。“现在的市场主体相对简单,未来保险公司、年金等都要进入这个市场,如果到那个时候再解决金融市场对冲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的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现在对冲基金像共同基金一样,甚至比它们更凶猛地想要得到中国股票,因为它们的机会更少。”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形容说。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