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人员流动由单行变双向 基金人才频频流向券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 04: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人员流动由单行道变双向道基金人才频频流向券商

  证券时报记者周文亮

  一年前,如果有朋友告诉你,某基金公司的人去了券商就职,那你一定会以为耳朵出了问题,近期,记者了解到,多家基金公司的从业者,包括数位基金公司高管去了券商发展。“也许,这还仅仅是开始,券商的吸引力正日益增强,而基金公司的两极分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一位券商人士称。

  双向流动

  事实是,原来券商人才一味地流向基金公司的局面似乎有所改变,现在基金界的高管、基金经理与研究员也开始往证券公司方向流动。原先的单行道正变成现实中的双向道。

  据了解,北京一家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副总经理,现在已经就职于深圳某大型券商的高管团队。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原投资总监也去了上海一家中等规模的券商当副总,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变更公告表明基金公司人才频动。券商成为这些基金公司跳槽的较好选择。

  最近,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员变动较大,该公司总经理认为基金业内多数来源于券商,这批人的投资理念与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提升券商的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一些人流向券商,特别是大多有了职位上的提升,这对证券业本身是好事。他说,“券商的强项是投资银行业务,而基金公司要扩充调研面较为吃力,投行恰恰是一项最彻底的调研,这种双向流动对基金券商都有好处。”

  券商人才理应更高待遇

  中信证券徐刚认为,“海外市场中,最优秀的分析师往往是属于投资银行的卖方分析师,而且其收入也远远高于买方(基金公司)的分析师。研究表明,卖方分析师之所以能够获得比买方分析师更高的身价和待遇,其根本在于,投资银行的卖方业务有更高的利润率和收入水平。”但是,国内市场的分析师状况却与海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大量的研究分析人才从证券公司流向基金公司等买方机构,买方分析师的身价和收入远远高于证券公司的分析师。这种国内外分析师的反差,实际上反映出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存在严重问题。

  今年春季,诸多券商招兵买马。据统计,在各证券公司发布的招聘广告中,保荐人职位和证券研究员职位被放到突出的地位,在待遇上也有区别对待的暗示。其中,海际大和证券明确地对证券研究员给出价码:“优秀研究员年薪30万元以上。”

  对此,长江证券南方业务拓展中心总经理宋望明表示,“很正常,30万年薪只能算是中等水平,毕竟证券研究员是高端人才,证券公司越来越重视研发已成为趋势。”据他透露,国内顶级券商的一流研究员年薪都在100万元以上。记者了解到,基金公司的研究员要达到上述水平,也非常不容易。目前来看,基金业的制度优势明显,其在资产管理的主流地位不可动摇,基金公司对人才的吸引无疑仍具

竞争力。只不过,那种人才从券商流向基金的单向流动模式现在开始变化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