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社保选海外投资管理人 境内参选者无一中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 09:0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申兴 孙健芳

  深圳、北京报道

  开始于今年5月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首批海外投资管理人选拔已经接近结束。上周,本报获悉,嘉实基金管理公司和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国内仅有的两家参选基金公司,在与100多家海外机构的比拼中“铩羽而归”。

  虽然预计最后的名单要到10月份才会公布,但知情人士透露,9个投资管理人已经水落石出,包括瑞银、景顺资产管理在内的9家大型国际机构现在正跟社保理事会进行合同谈判。

  “我们也是尝试,公司对我们的要求是尽力就可以了。”一位参与社保基金海外选秀的国内基金人士坦承。对他们来说,失败却意味着开始。事实上,国内多家大型基金公司近期都悄然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除了参与社保选秀,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产品也是多家基金公司正在筹划中的。

  “国际化是国内基金公司必然的步骤。”多位基金业权威人士表示。

  短兵相接

  根据此前公布的年度资产配置计划,2006年全国社保基金拟安排5亿—8亿美元从事境外股票投资,境外固定收益投资约1亿—3亿美元。合计规模预计将近10亿美元。

  虽然标的规模并不大,但作为社保基金首次全球选秀,还是吸引了包括瑞银、高盛、摩根斯坦利、景顺资产管理公司等国际顶级金融机构。全国社保理事会新闻处一位处长告诉本报,有100多家国际知名机构参加。

  而根据《全国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规定》的标准,国内基金公司符合条件的寥寥无几。其标准为:符合经营资产管理业务达6年以上;管理的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或等值货币(以2006年3月31日为截止日);近3年未受到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机构的重大处罚;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监管机构与中国

证监会签订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等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参与申请。

  本报证实,只有嘉实基金和博时基金参加了此次选秀,而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和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等并未参与。

  社保基金这次公布的委托产品包括全球股票(除美国外)积极型、美国股票指数增强型、香港股票积极型、全球债券积极型、外汇现金管理等5种。

  一位参加选拔的人士介绍,社保一共要招聘9个投资管理人,其中全球债券积极型只选择一位投资管理人,其他4个项目各选两位。

  其中博时参与的是香港股票积极型类别。为此,博时花费了比较大的精力调研香港市场,光用于香港市场的律师费用就相当不菲,并从香港高薪聘请了多位知名投资人士,如现任投资总监兼国际业务总监何绰越,就曾在里昂证券、瑞银华宝和汇丰证券担任过重要职务。此外,博时还聘请了来自JP摩根和美国最大债券基金的两位美国顾问,负责培训公司的研究员。

  嘉实基金人士也证实,在公司参与社保海外选秀过程中,公司的外方股东德意志银行提供了相关帮助。

  按照既定的安排,社保此次海外选秀共分为申请、初评、复评、费率议价及合同商定等5个阶段。

  现在,虽然候选人已经基本确定,但费率和期限还没有商定,预计最后的名单要到10月份才会公布。

  全国社保理事会新闻处人士也证实,“社保选秀工作现在正同投资管理人进行谈判阶段,讨论费率和合同的设计,具体入围名单目前不方便披露。”

  知情人士透露,入选的9个投资管理人全部为外资金融机构。

  这也意味着参选的国内机构在这次选拔中并无建树。“落选并不意外。因为目前国内机构都不具备海外市场的调研能力和经验。国际化是一个慢慢渗透的过程。”深圳一位曾在美国工作数年的业内人士称。

  国际化冲动

  在嘉实和博时参加选秀的背后,是基金公司国际化的冲动。

  嘉实人士称,“公司一直在研究QDII产品,引进国际化人才。”

  而按照博时的既定战略,整个国际化分为三部曲:理念国际化、雇员国际化、业务国际化。一个值得留意的细节是,近期博时把拼音BOSHI变成了英文BOSERA,以英文代替拼音。

  然而两家国内基金这次的落选也凸显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差距。在国内市场投资业绩突出的易方达基金人士也称,“目前来说在投资海外市场上,我们并没有什么优势,我们公司的强项在于本土市场。”

  “比如说香港市场,我们除了地理上的接近,其实熟悉程度相当低,交易系统可以很容易买来,但是我们相当缺乏国际化人才。”深圳一家合资基金人士认为,“国际化在初期会比较艰难,起步阶段交学费也是很正常的。”

  基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展国际业务有助国内基金开拓收入来源,也可以分散A股单一市场的风险。

  申万巴黎基金的付强博士认为,中国基金公司的国际化步伐跟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相关联,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从长远来说,这是一个足够诱人的大

蛋糕

  因此,QDII也就成为基金公司走出去的一条主要路径。

  华安基金副总经理姚毓林称,“华安的QDII产品是国内基金公司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开端。”两个月前,华安成为第一家获得QDII资格的国内基金公司。

  华安基金人士告诉本报,“正在发售的QDII产品比原来预计得要好,每一天的数量都在增加。”

  由于看好QDII 的市场容量,目前多家基金公司也在设计QDII产品,其中主要是投资海外股市的产品。

  南方基金总经理助理、国际部负责人谢爱龙表示,当前的业务主要以设计QDII产品为主,对我们来说走出去的第一步必然是香港市场,香港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国内企业,我们跟国际机构比在调研上更具优势。

  “我们发行QDII产品,最主要是为了培养一支熟悉国际市场的队伍。国内公司走出去会有不同的手段和路径,这是不同公司根据各自特长的考虑,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 姚毓林称。“国际化可以考虑的一种路径是一步一步来,先国内市场再是大中华区,然后是亚太区域,但也有一种办法是如果有具体团队支持的话,也可以一下子走出去。”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