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QFII期待市场进一步开放 准入门槛降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09:0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投资者(养老基金、慈善基金会、捐赠基金、信托公司、政府投资管理公司等)的准入资格业已明确,成立五年以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管理或持有的证券资产不少于50亿美元。

  “门槛下降是必然的!”在正在召开的里昂证券全球投资者年会上,里昂证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研究部主管李慧告诉记者:“原来的高门槛将很多中小型机构挡在门外,事实上全球范围内希望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非常多。”她还透露,参加投资论坛的多家资产管理公司已向中方提出了获取QFII资格和额度的申请。

  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大中华区总监宫里启晖也认为,门槛的降低将给更多希望进入A股市场的国际机构投资者带来机会,而且这也符合中国资本市场自身发展的需求,将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他说,国外投资者对投资A股的需求非常强烈,更多投资者的参与不仅能满足A股扩容的需求,还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日兴资产在全球管理着上千亿美元的资产,虽然目前仅获批4.5亿美元的额度,但开启了一条通向中国高速增长新兴市场的通道。他表示,“任何一个市场都需要多层次的投资资源,不断创造机会让有不同的投资风格的投资者参与到市场当中来,将有利于市场稳定。”

  市场与买方卖方机构共赢

  与QFII制度试点不同,新规给予了进行中长期投资的基金公司等买方机构更多倾斜。新规规定,为鼓励中长期投资者,对于符合规定的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共同基金、慈善基金等长期资金管理机构,将予以优先考虑审批资格。

  宫里启晖表示,投资银行等卖方机构因知名度高、市场营销能力强,在QFII制度推出后,就成为了QFII的主力。同时,监管机构意识到应该让基金管理公司等买方机构更多的介入,使投资者得到更多的了解。他介绍,日兴资产目前已获准推出了中国国债投资基金和公募开放式A股基金,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推出这两种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

  此外,买方机构如果可以直接申请QFII资格和额度投资A股市场,会否导致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等卖方机构的客户流失呢?来自卖方机构的李慧称,“海外A股投资者增加了,对投行及券商提供的A股研究及经纪服务的需求自然就会增加,这对卖方、甚至对A股市场本身的完善也有裨益。”

  期待市场更开放

  对新的游戏规则,宫里启晖希望一些细节还能进一步改进。譬如,

开放式基金原则上应该每日可以申购赎回,但目前监管机构只允许每月申购赎回一次,如果能赋予投资者更加自由的进出机制将更进一步。投资者有了一个更便利的出入口,但他们未必会马上离开。而基金产品的流动性却增加了,产品将更具吸引力,进而增添A股市场的吸引力。此外,监管机构对QFII的资金流向很清楚,假如提高了QFII产品的流动性,监管机构还能更好的了解国际资本在国内的流动情况。

  很多QFII代表表示,全世界的投资者对QFII额度的需求很大,而审批额度的速度却相对太慢。更有代表指出,目前剩下的额度只有20多亿美元,尽管规则进行了改革,但总额度并没有提高,即便一家QFII的额度上限有10亿美元也满足不了需求。

  另有受访QFII代表介绍,对于境外的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可以选择3家国内券商作为交易的通道,但受限于交易系统的技术现状,QFII不能同时通过3家券商进行交易,3家券商也不能做到彼此互通。国内的交易系统要与国际接轨尚需时间,希望监管机构能早日将克服这些技术缺陷列入议事日程。

  众多QFII代表希望投资范围能进一步扩大。除了交易所市场,QFII对其它市场也非常感兴趣,希望能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毕竟,投资对象的多元化也有助于QFII推出多元化的产品,让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

  期待牵手QDII

  QDII政策业已出台,QDII的海外投资产品也在积极的筹备之中。这几年QFII在中国市场的运作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QDII借鉴?

  宫里启晖坦陈,QDII出海必须寻求合作伙伴,而QFII就是现成的资源,并已向QDII抛出橄榄枝。他说:“QFII进入中国这个陌生的市场时也借助了大量国内机构的资源,QDII也应该积极的借助QFII走出去。双方实现资源互补,将比QDII从零开始好得多,QFII与QDII将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QFII对国外的市场和机构都比较熟悉,同时QFII拥有丰富的开拓新市场的经验可供QDII借鉴,QFII愿意为QDII提供服务,以使双方得到共赢。”

  李慧也认为,内地和海外市场的互动日益增加,这是中国日益融入国际市场的一个过程。QDII会比QFII顺利,因为海外市场比较开放,而且还有香港这样一个开放的、各方认可的市场。李慧认为QDII应该选择收入稳定,同时自己也比较了解的机构进行合作。

  也有QFII建议,QDII应适时推出一些高风险投资产品。QDII在海外投资初期的确需要投资一些低风险产品,但国内投资者不仅需要投资回报,还将面临一定的

汇率风险,风险过低的产品吸引力将受到影响,也可能会限制QDII产品的快速推广。QDII可以考虑提供适当高风险、高回报的产品供投资者选择,但信息披露应该真实、详尽,以使客户充分认识其中的风险。

  衍生工具推出时机存争议

  QFII机构还给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宫里启晖表示,在国内股指期货还没推出的时候,海外率先推出股指期货可以说是喧宾夺主,国内的推出时机刻不容缓。市场需要有工具进行风险对冲,海外衍生产品的推出为QFII提供了工具,无形中倒逼国内尽早推出股指期货,未必不是好事。如果推出的指数能跨市场、具有代表性,方能为投资者广泛接受。这个指数应该象世界上的其他知名指数一样成为其所在国资本市场的标志。

  可是李慧却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应该慎重从事。毕竟国内市场还不够成熟,要先完善市场的各项职能,衍生工具这样的复杂产品的推出不宜操之过急。

  此外,李慧还建议国内资本市场应该调整研究部门的运作模式。她介绍,国外有这样的惯例,投资者要获得一家券商的研究服务,就会通过该券商进行交易。而国内的现实情况是,研究部门不是一个独立的业务部门,收入来源相当有限。研究部门倘若必须依赖其他业务部门支持,很难确保研究的独立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