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流基地建设推动区域经济稳健快速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9月08日 08:07 国家发改委网站 | |||||||||
——传化物流基地运行基本情况与经验体会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传化物流发展历程 传化集团从1997年开始探索物流,从组建为企业自我服务的“自备车队”开始,经历了“集团企业内部运输企业”、“为集体内外企业提供运输配送服务的企业”、“物流平台经营企业”四个阶段。自1999年起探索物流平台的建设,2000年确立现有物流平台基本模式,2002年开始投资建设传化物流基地。2003年4月18日正式开始营业。 2、传化物流基本定位 传化物流基地定位于“物流平台运营商”,本着“社会责任感”的思想理念和“与您共同成就事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营理念指导下,致力于为众多物流企业提供一个包括“基础性的物流设施”、“信息交易服务”和“商务配套服务”的一个综合性运营平台。为了更好地发挥平台功能,目前企业已经转型成为专业的平台运营商,自2004年起不再从事具体的第三方物流业务,集团物流业务亦已全部外包给基地内客户。 3、建设规模与服务功能 浙江传化物流平台占地560亩,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服务上遵循“基地服务于入驻的第三方企业群,第三方物流企业群服务于工商企业”的服务链,努力使平台服务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交易管理中心、信息中心、运输中心、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转运中心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功能。 4、模式的关注与认同 传化物流基地探索和经营模式得到了政府和行业的认可,续2004年被评为“交通部重点联系企业”、“中国物流实验基地”、“2004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后,2005年在全国首届现代物流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典型企业,在中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第22位,并成功举办了全省道路货运站建设现场会。同时向国家申报的电子商务项目,在政府部门的协助下,获得了国家的专项支持。 5、资源集聚情况 目前已有400余家来自省内外的专业运输、仓储、零担、货代等物流企业进驻传化物流基地,基地的信息量、交易量每月都在提升中。2005年全年实现营业总额达到16.18亿以上,上缴税款5924万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目前为止,已整合30多万辆的社会车源运输网络,日承运货物价值达4-5亿元,日承运货物量达3万吨左右,日物流信息交易额达1000万元左右。物流基地内各种资源的协调运作,目前已经服务杭州市及周边地区上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达12000多家,并为其降低其物流成本40%左右。辐射范围已经到达杭州、嘉兴、绍兴、金华、宁波、湖州等周边地区,目前基地已经真正成为服务于杭州湾及长三角地区的综合型现代物流基地,而且,基地作为一个公共性平台的集聚效应还在进一步的发挥与提升中。 6、传化物流平台发展方向 为巩固目前的“先发优势”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发挥物流平台对出代物流产业的促进作用。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拓新的局面: 其一,将围绕以信息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做深做强基地,进一步整合与提升物流资源。重点是完成“升级硬件设施、规范物业管理和强化客户服务”三项任务。 其二,将进行基地连锁复制,扩充平台功能,形成平台网络化经营更好地实现物流服务资源、物流的工具、设施资源、货物资源的整合,推进现代物流更快、更好地发展; 其三,以“有形物流市场”为依托,积极推进物流“无形市场”的建设,探索和实践推进电子物流商务,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支持,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推进资源整合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培育。 二、对物流产业的认识 1、发展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化分工合作体系的建设 物流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所产生的分工合作机制的产物,它的天然理念是分工合作。目前我国的企业已经摆脱了“企业办社会”的大而全小而全模式,但新的“大而全小而全”形式仍然存在,许多企业自己建仓库、自己买货车,自己负责整条供应链上的物流服务。这种形式下很容易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低下进而导致企业竞争能力弱化。之前是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不发达,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小、散、弱的特性,导致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外包也成为难题,全面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就可以打破这一瓶颈,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化分工合作体系的建设。 2、物流业是生产性配套型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行业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工业园区共享型的生产性服务载体相当缺乏,许多配套服务功能都处于"空白"的状态,与入驻的海内外企业的需求落差甚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的发展。据反映,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所属行业、业态各异,且多为海内外中小企业,他们由于受资源条件的限制,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承担配套服务功能,即使是大型企业也少有独自建立的服务功能配套系统。因此,进入工业园区的大中小型企业,都急切地期盼"新区"、"园区"当局能够提供,满足各种现代生产性服务功能需求的综合配套系统。目前各地工业园区开发主管部门,已经从建设"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建设转向“物流、金融、咨询”等生产性配套型服务业软环境的建设,启动“以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的策略。 3、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寻找合适的切入点 现代物流的概念很广泛,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划分,它是一个复合型的“横断”产业。在我们明确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时,我们更需要抓切入点,在有重点地以点带面地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根据传化集团多年在物流产业的探索与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是物流市场的竞争主体,也是共享型物流服务的承担者,物流平台的建设是一种更基础的共享型服务,它是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推进物流产业发展集群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因此,专业为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提供平台服务的物流基地、园区的建设是现阶段物流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三、对物流平台六大效应的认识 物流平台的建设是整合物流资源,培育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其核心服务能力体现在资源集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资源集聚能力吸引各类物流生产要素在园区内进行经营活动;信息整合能力是物流中心对集聚来的各种要素信息如货源、物流客户、运输车辆、物流设备等物流需求收集分类;业务创新能力,是物流平台管理人员不断研究推出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项目能力。通过上述能力的协同发挥,它能产生积极效应,具体表现为以下六大效益: 1、基础设施共享效应 物流业是一个生产性配套型服务业,随着制造业的全球化和市场的全球化,物流企业的服务必然呈现网络化的本质,物流企业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必须建立服务网点。根据物流企业的运作特点,非常需要借助于社会基础设施以节约企业资源,将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入于物流服务的核心业务,将基础实施、公共服务等环节外包,以节约企业资源,建设更健全高效的服务网络满足客户需要。同时这种基础设施的共享可以使各企业间的资源调剂、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土地等重要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知识溢出与学习效应 物流服务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之关的关系相当密切,为了更好地提供物流服务的水平,物流企业需要借助于平台的产业集群来增进相互的快速、高效沟通。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与客户、同行、中介服务机构的各种服务方案、解决方案的沟通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业务链环节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同时物流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各类培训班的支持下,平台内各企业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3、竞争与标杆效应 一个物流平台承载一个物流企业群。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入驻与监管下,在平台的规范化管理下,物流企业群内部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物流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赛马效应”,一批规范化运营、遵纪守法和服务水平高的企业在物流平台的管理与考核过程中得到突现,在物流平台上运营过程中,就为政府扶持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起到了“赛马不相马”的效应。同时,对先进企业的精确扶持有利于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从而有效地推动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4、专业化和分工效应 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同时面临客户对物流服务一体化和专业化的运作要求。通常物流企业在强化某项物流业务(如仓储、配送、运输等)专业化的同时就会导致物流各环节一体化服务能力的削弱,而在加强物流服务一体化的同时就会导致专业化的能力削弱。入驻物流平台以后,借助于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的发挥,各企业在提升物流服务专业化的同时提升一体化的服务能力成为可能,从而既实现了自身专业化的发展,又满足了客户服务一体化的要求。 5、产业链延伸效应 通过平台的资源整合,将不同规模、不同服务项目、不同专长的物流服务企业,将区域内的众多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信息,将银行、电信、保险、法律、会计等专业化服务,将汽修汽配等工具设备的维护保养服务,将餐馆住宿等生活配套服务,将工商、财税、运管、公安等政府的监督管理服务职能一起集聚到同一平台上,在具体的运营与业务协同过程中逐衍生出如车辆会员服务、联合保险服务、融资服务等依托于规模效应的资源经营和价值链经理的新服务项目,这些服务项目的提供,使得入驻的各类企业获得共赢、多赢的效果。 6、联合经营效应 在物流平台的统一管理与服务下,通过物流平台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广告传媒等企业的集中沟通,使得原来的“一对多、多对一”的频繁、锁碎、高成本的沟通变成了一对一的高效沟通,在政府沟通、培训、广告等众多的领域中形成了联合经营的规模效应,为入驻企业带了巨大的成本、效率优势。同时,多个不同规模与专长的物流服务企业联合形成一个“虚拟公司”对大型工商企业进行联合服务,这种服务组织形式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单个服务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为物流产业的整合提供了基础。 四、对物流基地十大社会效益的认识 1、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和GDP的增长 物流基地的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左右。建成后,以建设主体运用企业营销手段开展招商工作。可集聚物流与货代企业800家。预计传化物流基地运行后可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年营业额25亿元,同时为物流基地配套的三产服务项目,如物流基地内的餐饮、住宿、副食、服装、广告等,预计实现年营业额1亿元左右。苏州传化物流基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为苏州及周边地区众多的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所承运的货物价值有望突破500亿元。这些物流客户资源的集聚,是物流服务需求的集聚,而物流服务需求的集聚不但为吸引物流服务资源的集聚提供了支持,高效的物流环境将会吸引外资投资,有效地推动区域进出口贸易和进口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因此,苏州传化物流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周边的制造业和商贸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和GDP的增长。 2、有利于减轻道路、环境、能源的压力 物流基地的建设,为各类物流资源的集聚和整合提供了基础平台,使各种服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使各种物流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得到了全面提高。尤其是社会回程车辆的利用,对车辆的空载和超限运输治理有着显著的改善功效,有效减缓了经济发展对道路的压力、对环境的压力和对能源的压力。 3、有利于促进流通业的发展与带动流量经济的发展 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助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与顺畅,物流的快捷、高效在推动商品流通的同时,提高了商品货物的周转速度,降低了销售成本,从而促进了流通业的健康发展。传化物流基地的建设,将有效推进了周边地区专业市场的发展。 4、有利于促进连锁商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物流配送有助于连锁经营中的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价格得以实现。配送中心直接连接从厂家到零售业店铺的货架,显示出可能建立的效率化的供应链系统。因地制宜、大型化、网络化的配送体系,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其对货源和运输线路集中调配的优势,带来配送的高效率,充分发挥规模效益,有效推进连锁业与电子商务的发展。 5、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物流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目前多数地方将其性质划入第三产业。而且随着物流基地自身的发展,又形成了以物流基地为核心的,由物流业和商贸业以及配套服务业共同组成的第三产业链,这些企业在物流基地的集聚和发展,可有效提高区域第三产业的比重,促进我区国民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 6、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以更好的吸引投资 传化将通过加大物流基地平台面的建设,成就一大批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投资环境。区域物流环境和服务意识的强化,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商企业投资落户苏州。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物流基地时,其着眼点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向综合投资环境、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上。物流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 7、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以扩大就业 传化物流基地可吸引外省、市众多物流企业入驻,除高层管理人员由投资方注入外,其他员工将多采用当地招聘,将为苏州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预计苏州传化物流基地内入驻800家物流企业,可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扩充了1000个就业岗位。 另外,物流基地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提供各类配套生活服务,该部分的服务可为当地居民提供大量的隐性就业。当地市场的繁荣与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直接或间接的提升了当地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也使得区域内企业进一步稳定和加大了用人需求,扩大了就业渠道。 8、有利于当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物流基地的发展和物流服务水准的提高,当地的专业市场也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而更加兴旺起来。工业企业把物流职能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其先进、科学的专业化服务,减少了流动资金占用,提高了核心竞争能力,将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的转变。企业的集聚和外资的投入也将给苏州地区带来创业的市场信息,必将推动本地掀起第二次小企业创业高潮。传化物流基地内的企业可服务于当地众多的各类制造业、商贸业等企业,预计一年可为工商企业平均降低成本幅度高达40%左右。 9、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传化物流平台是一项基础设施的投资,预计物流基地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向当地政府纳税增加到7000多万元;同时,传化物流基地配套的三产服务项目,如物流基地内的餐饮、住宿、副食、服装、广告等企业当年也向当地政府缴纳了500万元税金。随着苏州传化物流基地第二阶段项目的投产和功能的进一步扩充,必将进一步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10、有利于推动城市化建设,优化城市居住和创业环境 物流基地项目具有很强的社会公益性,能完善当地的物流基础设施,改善运输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物流平台也能对外来货运车辆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在改善运力状况的同时,提升城市的整体面貌,推动城市化建设。 现代物流,尤其是城市配送物流的发展给城市居民、商务用户带来极大方便。苏州物流基地项目将根据当地外资企业集中、零售业发达的实际情况,加强在城市配送方面服务能力的培养,优化当地的居住环境和创业环境。 五、对各地物流平台规划建设的建议 1、把握物流平台建设的基本条件 物流平台的建设与规划要立足于经济圈和交通圈两个基本条件,在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地区要严格控制。物流平台的建设需要“三·三”条件。 首先,要具备三个优势条件:经济圈的优势,交通圈的优势,政策机制优势。物流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形成,一个地区如果经济还不够发展,就盲目去搞物流园区,只能以失败告终。物流园区周围须具备多式联运的交通枢纽优势或具备极强的专项交通优势。物流园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又不宜直接参与园区的建设,所以政府和企业运作主体要对发展物流产业形成共识,并能形成一种“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建设模式,是物流园区成功建设运营的政策环境条件。 其次,需要三种资源的足够支撑:物流企业服务资源,物流设备设施资源,货主企业货物资源。 第三,三种职能协调到位: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中介服务机构职能,企业营销服务职能。 2、把握物流平台服务的辐射半径 物流产业的竞争主体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平台不是物流市场的竞争主体。正如航空物流的竞争主体是航空公司而不是机场。所以,政府必须加强对物流园区(基地)的统筹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公路、铁运、水运、空运等不同性质的物流平台的总体布局,强化物流平台的多样性与协调性;另一方面要防止同类型物流平台在同一地区的有效辐射半径内的重复建设,经过探索实践,每个物流基地的服务辐射半径应为100公里左右。 3、设定物流基地(园区)建设的准入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客户经济时代。客户经济就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以客户价值为主导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形式。2006年,国家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现代物流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物流热”之后,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回归对物流发展的认识。物流的发展需要一个规范有序的外部环境,尤其是物流基地(园区)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一个物流企业群的发展。物流基地(园区)的建设主体必须非常了解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要有充分的客户知识,了解并能优化客户的经济我们建议,在开放物流企业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物流平台、基地、货运市场的准入门槛,进一步规范、提升标准化运作。通过让优秀的企业参与标准化的制定,促使物流行业标准化更加专业化和可操作性,切实的推进物流在区域甚至更大范围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