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严防基金从业人员个人资产管理业务合法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9:10 中国银河证券网

  这是本栏第三次讨论基金专户理财业务的弊端。《基金专户理财业务暂行条例》将很快发布,要求基金公司构建严密防火墙,并在公募基金和专项账户之间定期执行“价差”监控等等,以防止市场担心的内部利益输送。

  我们在此前的分析中阐述了这个道理:防火墙和监控“价差”未必奏效,加强信息披露制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这次,我们将讨论在现有体制下开展专户理财对基金公司人员的影响。

  仔细研究目前市场上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意欲开展专户理财业务的报道和讨论,我们发现其中有这样一个“理论”发展轨迹:

  (1)专户

理财账户起点过高、投资形式单一等局限性,一些从业人员对基金专户理财的初期发展尚持谨慎态度。(2)实际上,国外专户理财的目标客户群大多定位于富裕的个人投资者。(3)由于独立账户的最大特点就是针对投资人量身订做,满足投资人的个体偏好和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它不需要特别标准的操作流程,其产品结构、管理手段也非共同基金所比拟,对其的监管政策也应该更加灵活。(4)目前基金专户理财主要定位在大机构客户,今后对于个人客户能否进一步放开,比如针对个人,能否以百万元为限,推出个人间的捆绑账户、对基金公司进行全权委托?

  将这些观点串起来看,经过共同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得到一个比较恐怖的结论: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有意通过专户理财业务这种方式来为自己服务,也就是他们要让基金从业人员的个人资产管理业务“公开化”、合法化。

  照顾基金业者理财

  基金管理公司多年来屡败屡战,为什么不提议成立专门管理专户资产的基金公司,却一直想推出专户理财业务呢?

  因为从某种角度上讲,基金是一个垄断的行业,基金管理公司职员收入高人尽皆知,比如,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总裁个人上缴的

个人所得税在当地名列前茅,另一个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年薪千万元等等,不一而足。因此说,基金管理公司的从业人员更有理财方面的需求。

  按照有关规定,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不允许炒股,但近水楼台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也曾有过媒体暗示,有关法规的实际控制效果可能不佳。

  从目前已有的信息来看,开展专户理财业务不需要审查对方的资金性质,届时,基金公司将有很多“空子”可钻。而假如中国类似业务照搬国外的做法,专户理财不搞信息披露,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正好可以闷声大发财。我们了解到,“能否以百万元为限,推出个人间的捆绑账户、对基金公司进行全权委托”,这正是出自基金管理公司从业人员的建议。如此建议的动机是否纯洁?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结论:专户理财业务一旦发展成为这个形状,全国基金投资者就要集体为这极少数人抬轿子了。

  独立专户理财公司难自活

  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证:管公募的基金公司之所以不敢于举牌成立专门管理专户资产的公司,原因绝对不在政策不允许、管理层不支持等理由。

  真正的答案在于:第一,这种单独设立的“专户理财类基金公司”估计很难自己养活自己。从公司的筹建,到可以正常开展业务之后要养活的市场营销、研究、投资、后勤保障等人员,数千万元的基本支出可不是小数,仅仅依靠比公募基金低微的管理费、时有时无的业绩报酬,永远都难以填补这个窟窿。正因为如此,依托现有的公募基金体制,让管理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顺带管理专户理财业务,让公募基金承担专户理财的运作成本,就成为了一举多得的好事。

  第二,绝大多数基金管理人知道自己的投资管理能力,不可能在所有的行情中都有盈利,这正是至今没有哪个私募基金公司能够全天候发展壮大起来的重要原因。为了能够使自己在未来的困难行情中减少损失,甚至继续盈利,让自己管理的公募基金在适当的时候支持一下,是“潜规则”——反正专户理财不需要信息披露,一切操作都可以十分“稳妥”。

  第三,如果单独开展专户理财业务,对公司而言,风险相当之大。专户理财的客户对象完全不同于公募基金的社会公众,其客户都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很高的专业知识,可以通过专门的法律法规、合同条款严格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客户得到一个,就可以有一笔收益,失去一个、二个,公司的业务就有可能停顿。而社会公众类客户就不一样了,全国大概有五六亿人可以成为目标客户。这么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即使服务不周,客户有流失,也还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有一茬,永不断绝。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