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博时:全流通时代呼唤价值投资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 09:34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步结束,当前资本市场新的制度基础和新的运行平台正在形成。博时基金公司副总裁李全认为,在全流通时代,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进程必然加速,A股市场迈进价值注入阶段,市场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基金业向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转变。

  A股市场迈进价值注入阶段

  在采访中,李全表示,在实现全流通后我国企业资产的证券化进程必然会加速。他分析说,目前美国股票市场的市价总值约15.9万亿美元,平均市盈率17倍,市净率2.7倍,所对应的净资产总额约5.9万亿美元,而美国非农非金融企业的权益合计约12.6万亿美元,如此计算全社会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比率约47%。相比之下,我国目前A股总市值约4.7万亿人民币,市净率2.3倍,估算净资产约2万亿,二、三产业所有者权益约28万亿,因此国内的证券化比率只有约7.1%。他由此判断,未来三年我国的证券化率将翻一倍,即达到15%左右,加上原有资产的自然增长,将有约3.5万亿的资产通过IPO或资产注入等形式进入股票市场,按2倍的市净率算也将增加7万亿的市值,亦即未来3年内A股市场市值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4%,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以资产注入的形式出现,A股市场将进入价值注入阶段。

  李全分析,全流通后由于市值的放大效应,大股东有激励通过注入优质资产、集团整体上市等方式将自有资产逐步

证券化,从而获得流动性溢价。这将大幅度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解决久被诟病的非整体上市带来的关联交易问题,完善上市公司的产业链,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以及外生和内生的增长能力。价值注入以及由此导致的外生性盈利增长将成为这一阶段股价上升的重要催化剂。从大股东角度来说,这一做法在市场估值水平仍不太高的时候尤其适合,其结果将大大增加全社会资产的证券化率,提高
股票
市值与GDP的比例,使得股票市场对经济的代表性逐步增强。“价值注入”本质上是一次大规模的社会
资产证券化
过程,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会伴随社会存量财富的再分配,作为回报,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将充分分享这一证券化过程所带来的市值增加。

  价值投资才是正道

  随着资本市场定价功能的完善和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全流通时代将是一个价格加速向价值靠拢的时代。李全在采访中表示,全流通时期股票供给的大量增加以及内部人信息更加直接有效的价格传递,大幅增加了二级市场的有效性,这导致了任何严重偏离价值的价格导向都将更快地得到市场纠正,从而有助于基金业向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转变。

  同时,全流通时代将加剧股价的结构性分化,投资风险进一步放大。对此,李全认为如何尽可能规避各种风险成为投资研究的重大课题。全流通时代的投资过程将是一个风险控制的过程,也是一个投资价值不断修正的过程。 这种风险控制体系对研究的前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基金公司专业投资能力的体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