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公募PK私募 优者生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 15:3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陈英

  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中坚力量,基金业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证券市场的神经。近期股市持续调整对大规模集团作战的基金、机构造成了极大压力,然而却为私募基金这类小规模游资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条件。业内消息称,深圳有超过200家大型私募基金。

  随着牛市行情,私募基金正如雨后春笋般觉醒,上半年来几乎颠覆了公募基金的话语权,私募基金力量正积极踏足主流投资圈,并成为主流投资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日益强大的对手,公募基金人如何看待?

  从“公”转投“私”

  私募基金如火如荼的背后,是一些公募基金人士的转投。

  在深圳中心区的一间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深圳一家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王先生,该人士前几年是一家证券机构的部门负责人,去年成立了一个投资管理公司做私募基金,此前还常和记者聊些市场行情,最近却忙得不可开交。

  王先生透露说,该基金实际上是几个比较好的朋友一起筹钱进行投资的,凭业内的名声和朋友介绍,发展到现在已有上亿的规模。他告诉记者,“现在都是钱找我们,而不是我们找钱。对这些滚滚而来的资金,我们也不是照单全收,对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朋友我们会劝退。”

  对于“弃明投暗”,他并不后悔。实际上,从近年开始,已经有不少公募基金经理投身到私募基金行业里去。说到原因,王先生说,离开原来的基金公司,是观念上的差异,投资本身是快乐的,但做公募基金每时每刻都得为净值排名担心,时刻都感到压力;另外,基金公司经常做一些与投资无关的无用功,令人困扰,而在私募基金里就没有这个问题。

  当然,个人收入也是一大原因,做公募基金是拿工资,而做私募是直接拿利润分成,刺激得多。“公募基金一年也就30多万,顶多也就百万。但私募做好了利润分成就是上百万上千万,而且现在还是大牛市。”王先生说。

  据了解,现在许多私募基金的管理者一般是几个资深的股市投资人士合伙组成一个公司,这些人包括原来在证券公司的老总、信托公司的操盘手,甚至是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其实都是同一个圈子里面的人,所以私募基金经理和公募基金经理的关系一般都还不错。

  公募基金低调应对

  与近期私募基金经理在媒体的频频隐身露面相反,许多公募基金经理人并不愿多谈对手。

  某公募基金经理听到记者采访的话题就直接表示:“我没有关注这个现象,说不出太多的内容。我更多的精力还是在自己负责的基金研究上。”记者联系了多家公募基金经理,大多也以不了解为由拒绝采访。

  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说,私募基金的出现对公募基金已经构成了直接压力,这也是市场的趋势。他估计,如果放开,5年之内,私募基金的发展可能就会超过公募基金;而随着期货、期权和股指期货的交易工具的不断齐备,中国的对冲基金很快也将会出现。

  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说,关于私募基金的立法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超前性,应该以鼓励金融创新为主旨,既要注意保护投资者,也不要管得过死,不要扼杀了金融创新的无限可能性。“这应该属于民商法的范畴,政府不要介入过深,不要审批或是资格确认,最好交由市场自己来协调。不要一棍子打死。” 

  一些市场人士对私募基金的态度显得非常热切,他们认为,市场对私募基金有很大需求,因为并非任何人都能做股票,私募基金这种专家理财的方式可以给投资者更大的选择余地,它的推出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基金试了这么长的时间,规则已经摸索得差不多了,现在是时候推出私募基金管理办法了。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人士说,私募基金出现无疑是很好的事情,顺应了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但如果仅仅把眼光放在那些在

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的资金集合上,结论恐怕就难以令人乐观了。他说,在现有的法律环境和监管水平下,假如不扭转那种疯狂炒作的投机心态并培养出真正投资的市场气氛,私募基金的大量推出只会进一步扭曲股价和资金流向。

  不少市场人士纷纷呼吁尽快赋予私募基金明确和恰如其分的法律身份,既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也有利于他们的规范运作。

  客户资源不矛盾

  私募基金“阳光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幕后走向台前,私募基金会不会是一匹出笼的野狼,直接威胁公募基金的地位?

  大多公募基金经理们并未觉得空前压力,事实上,两者的撕杀从未消停过,也不是单纯的“明暗之斗”。随着私募走向前台,两个基金两条线,各有千秋,优者生存,两极分化或将更加剧烈。

  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认为,私募基金合法化对公募基金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威胁。

  首先,客户资源并不矛盾。私募主要针对少数的特殊的投资者,这类客户在一定程度上要了解基金管理人,在其充分信任和了解上才敢将资金交其管理,且客户本身也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而公募基金不同,它还面对普通的散户投资者,这类投资者不需要了解任何基金投资常识,也无须太多资金。客户要求是多元化的,两基金针对的客户资源存在各自特点,各得其所,并非水火不相容,当然也不排斥共享。

  其次,随着市场的扩容,股票内容的增多,投资机会和方式丰富化,两者的较量关键还是在于技术和专业。朱平认为,将来的资本投资市场是一个专业的市场,无论你的操作手法、渠道如何,专业性决定了你的生存寿命,因此竞争不是仅存于公私募之间,在公募与公募间、私募与私募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