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金融报  

  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4028个基点,升幅达5.8%,一改2014年以来连续贬值态势,并创出9年来最大年度升幅。尤其去年12月中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2018年1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492,突破6.5关口,“跨年”上涨逾1000个基点。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走低123个基点,报6.5043。

  应该说,人民币汇率走强与美元走弱有直接联系。以这波“跨年”涨势为例,去年12月20日,特朗普税改法案最终获美国参议院通过,但美元指数未获提振,推动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集体走高。此外,年底企业结汇意愿增强,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人民币的强势。而从2017年全年看,按中间价计算,虽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近6%,但对其他货币涨贬不一。其中,对欧元的贬值幅度达7.46%,对英镑也贬值2.89%;对日元和新西兰元则分别升值2.66%和4.30%。

  整体来看,目前“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汇市的变化,进一步迈向“清洁浮动”。短期来看,随着年底结汇等因素消退,人民币汇率或有所回调,但不会大幅波动。长期来看,尽管存在风险和挑战,但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仍具有良好基础,构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条件也在逐渐完备。

  展望2018年,从内部因素看,我国经济基本面保持稳中向好趋势,同时,外汇市场延续供求平衡格局,主要渠道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平稳合理,截至11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已连续10个月回升。此外,由于2017年人民币单边贬值被打破,双向浮动态势逐渐形成,外汇市场参与者逐渐成熟,均为人民币保持稳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从外部因素看,随着税改对美国经济短期刺激效应逐渐显现,加之美联储年内可能加息2-3次,美元指数或出现阶段性反弹,将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构成一定压力。不过,“强势美元”的回归,将给包括欧洲央行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提供收紧货币政策的良好“时间窗”,而一旦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收紧,又将制约美元走势。因此,2018年美元指数可能呈现底部运行、宽幅震荡局面,不会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太大压力。

  当然,全球货币政策收紧,对我国货币政策无疑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中高速增长、通胀保持相对较低水平的背景下,降准或加息并不是最佳选择。如何灵活地运用政策工具,有效舒缓国际收支方面的压力,仍是摆在决策层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更长期的角度观察,“不可能三角”决定了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以及汇率稳定三者之间只能实现其二。历史经验也不止一次地证明,“僵化的汇率制度”与“开放的资本流动”是较危险的政策组合。因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对金融支持体系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水平乃大势所趋。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日益市场化,类似逆周期因素等干预因素将逐渐退出舞台,人民币汇率“清洁浮动”将常态化。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