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16:29 新浪财经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近日提出,建议中国转向以财政储备为主、央行储备为辅的二元外汇储备体制。此言一出,引发各界热议。建议可不可行?如果真这样会有什么连锁反应?改革外汇储备体制能从根本上治理金融脱实向虚吗?哪种外汇管理体制更合理?新浪财经发起大讨论征文,欢迎发文到malong@staff.sina.com.cn,说出你的观点!

  标题:藏汇于民:另辟蹊径、多方参与?!

  作者:宋亮华 招商银行

  平衡财政与金融特别是央行的综合关系、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在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治理中意义重大。财政与金融混淆不清不行,完全分开也不行,惟有探索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外汇储备来源于国民数十年劳动积累,如何管理事关民生福祉和经济金融治理,当下成为国内讨论热点,也备受全球关注。事情越辩越明,参与管理的主体可能并非惟一,可行方案往往是一种方式为主或几种方式的组合。民富则国强。藏汇于民是藏富于民的具体形式之下,有利于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

  在信用货币体制下,各独立发行货币的国家或经济体(除美国主要持有黄金储备外)必须持有外汇储备,在宏观战略上或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差额、或作为基础货币发行的储备基础,或用于应对汇率波动及经济金融危机,这属于政策艺术层面。超出战略需要的外汇储备,存在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在微观财务上,外汇储备的组合投资和风险管理,是一门复杂的操作策略和技术。超出战略需要的外汇储备部分,存在投资收益率的要求,如长期存在不经济现象必将衍生出其他更多的问题。

  笔者认为由哪些主体参与投资管理、投向什么地区和货币计价的资产,在当下的外汇管理热点问题讨论中应该得到进一步梳理和澄清。

  首先,必须重申的是财政部门历史悠久,央行及外汇投资管理专业机构是财政部门职能的衍生品或外包商。外汇投资管理由哪个机构主导,并不第一重要,重要的是履职机构首先必须确保受托管理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机构可以为政府部门或其控制的机构,也可以是境内外的第三方独立机构。

  其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分币种的外汇储备须优先投向货币发行体以其货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如全部投向境内外的实业资产,不能确保其流动性和安全性,如此外汇储备实质上已转变成境内外非金融资产了。全球外汇储备币种以美元绝对主导,所以美国无需持有大规模的其他币种的外汇储蓄。

  再次,在外汇投向既定的情况下,外汇投资收益成为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决策的主要变量之一。如果其收益低于该币种的外债成本,则是不经济的,且规模越大越不经济。斯蒂格利茨怪圈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刚持有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发展中国家投资管理水平不高又不外包,这在当下全球货币体系格局下无可避免。

  最后确保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需要组合投资和多元投资管理机构参与。外汇储备管理和治理体制需要引入多元化措施,单一机构独自管理弊大于利,因此全球外汇储备管理两元构架居多,民间机构参与管理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区别在于参与管理的份额多少而已。以财政部门、央行、第三方机构为主的都有,一般西方发达国家以财政部门为主,发展中国家以央行为主,城市型中型经济体以第三方机构为主。

  因此可见,外汇储备一般无关本币货币机构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真正关系重大的是形成外汇储备资产的资源来源和超过合理需要的外汇储备资产的收益率。如果外汇储备由央行以即时记账本币的方式对价收购,则会形成本币基础货币的投放;如果由财政以即时发行国债的方式购买,外汇储备即转化为全民持有国债的资产担保,即将外汇储备转化为民间国债投资,对中央的实际债务影响为中性;如果不存在外汇管制,外汇储备则体现在居民的外汇现金资产账户上,一般不会在国家层面出现外汇储备由谁管理及其投资收益率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外汇管制,外汇占款已成为人民币投放的长期源头之一,不可能三角铁律决定讨论人民币货币政策独立没有太大意义。在外汇管理条件下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收购外汇的资金来源不能再完全依靠基础人民币投放的单一方式,不能再由外汇占款的波动占据人民币基础投放的绝对主导因素。可供选择的逐渐替代结售汇制的途径有二:一是放宽企业和居民境内持有外汇的范围和占比;二是由第三方机构收购外汇,其资源来源可通过资本金和/或发行国债、金融债券解决,允许其等同拥有银行的财务杠杆。

  笔者的建议是更多引入市场机制,分步渐进改革:第一步,发行国债收购外汇交官方专业机构投资管理;第二步,允许合格的民间机构在规定的杠杆范围内收储外汇;第三步,放宽直至取消结售汇制度。

  第一,有利于本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垄断收储外汇,以记账负债的方式被动投放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基础货币购汇形成外汇储备,绑架了本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需要采取措施逐渐摆脱外汇占款对基础本币投放的束缚。

  第二,利于央行缩表。央行资产负责表受外汇收支盈余波动的影响大。除择机退出以扩大政府主导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目的的量化政策外,央行缩表主要途径是减少外汇占款。

  第三,合理控制外汇储备规模。由于存在外汇管理效率和投资收益不高的问题,提前归还部分外债,控制新增外债规模,将外汇储备压缩到合理的规模,比如2万亿美元。

  第四,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率。央行独家管理外汇,从账面上看市值规模波动不会太大,关键在于持有的机会成本或投资收益率,其标准至少应该不抵于国债成本或收益率。

  第五,有利于从金融大国演进为金融强国。走出大而不强的低水平循环,需要有自信,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逐渐减少外汇储备规模。

  第五,有利藏富于民。放松结售管制,允许企业和民居保有更大比例的外汇收入,同时加强国有机构境外外汇和人民币存款的管理。

  当然,在任何改革措施出台之前,需要制订应急预案,以更好地稳定社会预期。

  (文章不代表新浪财经立场和观点。)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