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周刊特约 民生证券 路阳
美元与大宗商品走势负相关
美元作为世界贸易往来中最重要的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其价格波动将对整个世界经济体系和行业景气产生重大的影响。无论是美元走强促使大宗商品下跌,还是大宗商品下跌促使美元走强,美元与大宗商品的负相关,在这一轮波动中表现得相当明显(见图1)。
美元和油价及其他大宗商品的负相关性,在统计学上是毋庸置疑的,从经济学上讲,一方面由于美元是大宗商品的主要结算货币,也就是说美元是掂量商品的称杆子,秤杆子的刻度热涨冷缩,称出的重量自然就变了。另一方面,大宗商品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可以与美元交换的货币,当人们担忧需求萎缩,而抛售商品换回美元的时候,美元的需求就增加了,美元就要升值了,当人们认为美元是垃圾,抢着换回商品的时候,美元的供给就增加了,贬值的压力就大了。
当然,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还有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影响美元的因素就更复杂了,比如美国相对于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形式,欧美之间的利率和通货膨胀、美国的贸易逆差等等。但是商品的价格和美元之间会有一种自我加强的关系,将商品价格和美元之间的相关性放大,当人们预期美元下跌的时候,人们便开始预期商品将要上涨,人们会抛售美元,购买商品,这一过程又更强化了商品上涨的预期,增加了需求,增大了美元的供给,这样就陷入一种弱美元强货币的循环中,自2007年初起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美国多年来积累了巨量的贸易逆差和房地产积累的巨大风险,使国际投机资本达成了美元贬值的一致预期。在美元大幅贬值的过程和预期下,由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遭到国际投机力量的热情炒作,国际原油的价格从2007年1月的50多美元/桶,飞速上涨至2008年6月的147美元/桶,同期农产品、黄金等商品期货亦扶摇直上。
笔者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的的美元指数与国际油价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统计学意义上的一种因果关系定义——编者注)得到的结果也支持美元引领国际油价的观点。然而进入2008年6月以来,国际油价已经达到130美元每桶的历史高位,而与此同时美国已深陷次贷危机之中,市场上对未来世界经济放缓,需求减少已经形成共识,而欧佩克等原油生产国也支持油价是由于投机需求过高而导致的虚高而拒绝增产。至7月初,支撑油价上涨的理由不再是新兴国家的原油需求,而是飓风、恐怖组织破坏油管及伊朗和以色列的地缘政治等影响供给方面的因素。
抛售商品是美元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曾于今年7月上旬给出油价见顶的判断,而油价见顶之后国际原油见顶,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商品期货亦纷纷回落,但令人“意外”是,一方面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雷曼兄弟、高盛、美林、AIG、花旗、通用等巨头相继中招,爆出各种负面消息,美国的失业率急剧攀升、消费信心指数严重下降。但另一方面,美元指数却绝地反弹,自7月中旬至今短短三、四个月,反弹将近20%,而前段时间美元贬值20%却用了两年的时间(见图2)。
市场上普遍认同的美元反弹的理由主要有:欧洲的经济调整滞后于美国,美国房地产已调整了很长时间,而欧洲问题刚刚显现出来,市场人士对欧洲的经济更加悲观;欧洲的基准利率远高于美国,在刺激经济的压力下,欧元比美元有更大的降息空间;欧美股市持续下跌和大宗商品的全线回调,使得避险和回流资金支持美元近期走强。此外,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金融机构进行的“去杠杆化”也增加了对美元的需求。笔者对2008年7月14日~11月25日的美元指数和国际原油收盘价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是油价在引导美元的反弹。也就是说抛售商品是美元反弹的最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