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30日14:55 华尔街见闻

  美联储7月又一次维持利率现状,好像早就在警告市场:美国的经济没有你们看到的那么好。

  果不其然,第二季度GDP增长1.2%,大幅不及2.5%的预期。第一季度的1.1%也修正到了0.8%。

  全球经济复苏的“桥头堡”,唯一独善其身的美国经济都这样摇摇晃晃。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让美联储迟迟不敢加息呢?

  

数据来自经济学人数据来自经济学人

  先来看一组数据。

  经济学人为了能够准确衡量世界各国的购买力情况,发明了一项指标叫做Big mac index, 翻译过来就是巨无霸汉堡指数。

  将买一只巨无霸汉堡需要的钱统一转换成美元进行比较,就能判定谁的货币低估,谁的货币高估。

  2016年7月,经济学人调查发现全球49个主要国家中仅有三个货币被列为高估,其他相较于美元均属低估。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当超过90%的货币较美元低估时,究竟是其他货币低估了,还是美元高估了?

  答案显而易见。

  这些年,美国通过所谓的“前瞻性指引”,达到“不加息却能收紧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但同时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美元的大幅的升值。

  

数据来自彭博数据来自彭博

  美元指数(即美元对一篮子货币的指数)从2012年初的不到80年到2015年年末险些升破了100点,如今还在95点上下徘徊。

  这波升值,如果放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前,或许还不甚要紧,但如今却不然。

  2009年美国经济衰退之后,奥巴马启动了制造业回归机会和一系列降低制造业负担的改革。

  这让美国的出口在仅一年之后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占GDP比重的13%。可以说这次美国危机后的经济的复苏,大多仰赖出口的飙升,出口的飙升除了依靠合适的制造业政策,低廉的能源价格外,就是当时弱势的美元了。

  而如今美元的飙升,给许多中型的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以巴菲特旗下的Axalta涂料公司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上涨,但计入汇率因素竟同比下跌2.7%,这不是个例。像杜邦,陶氏等基础工业企业在2015年末2016年初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强势美元的困扰。

  如果美联储在此刻加息,美元指数顺理成章升破100点,那可以预见的是2016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标普500家公司的财报会非常难看。

  这也就是为什么,耶伦上台以来,已经抛弃了前瞻性指引的做法,而是回归了格林斯潘的演讲方式:让市场无法揣摩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 使美元稳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

  美联储目前所面临的情况非常尴尬。

  一旦加息,美元必定一枝独秀狂飙猛进对实体经济产生伤害。

  如果不加息,就一定好么,就一定能起到刺激货币的作用么?

  非也!

  资源的过剩一定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比如说,从2010年开始,复苏中的美国企业就利用大量廉价的资金无限度的回购自家股票,讨好投资者,反正利率低嘛,大型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低。这造成了许多企业的负债率节节攀升,如不加以遏制,恐酿灾难性后果。

  加息可以扭转这种“廉价资金被滥用”的情况,将过剩的资金导流合适的地方去,而不是漫无目的的进行回购和开支。

  另外,各国采取的极度宽松的政策已经把货币政策运用到了极致。如果此时不趁机加息,未来遇到任何紧急情况,央行将无招可用,或许只能学习日本那样的负利率或者直接在市场购买ETF这种非常危险的举动了。

  在今年6月份,英国央行行长就曾表示,长期维持低利率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像一颗定时炸弹,并声称考虑加息。如果不是这次“退欧”闹剧,以英国的复苏态势,可能先于美国完成加息。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最近看到美联储对“加息”这个词是如此的暧昧,模糊,喜欢却不敢行动的道理。

责任编辑:支全明 SF099

相关阅读

香港证监会“夺权”港交所?

不论哪一个监管机构主导上市审批,提升港股市场素质最终仍需落实到企业管治的改善和规范中来。改革上市架构,在推动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只是第一步的尝试,未来无论法律条例的修改,监管和执法的加强,还是投资者教育的改进,无处不关键,也无处不艰难。

商务部为何棒打“美年大健康”

假如商务部这一大棒狠狠砸下来,不是打蔫了“美年大健康”,而是窒息了中国医疗市场健康发展的活化因子、消解了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市嘲供给侧”改革能量,中断了医疗服务市场多层次需求与多层次供给的有效循环。

华润才是结束万科宫斗的钥匙

很久以来,华润并没有太多的声音,可能是囿于央企的身份吧。但王石主动敲门来了,华润该如何表示呢?一扇门关上,另一扇门快要打开了!

日元为何能成为避险货币?

半年来,日元对人民币的涨幅已接近30%,促进了人民币在没有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情况下有序释放了对一篮子货币的贬值压力,并通过改善贸易条件推动了中国出口的企稳。在日元币值趋稳之后,一旦美联储加息预期重启,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压力可能再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