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06:51 华尔街见闻

  今年以来汇市波动令不少投资者看不懂。欧日央行不断出台宽松刺激政策,全球舆论重心倾向于担忧各国发动基于“竞争性贬值”的货币战争,但欧元、日元不跌反升。倒是美联储去年年底启动了十年难遇的加息进程,美元今年以来却走出了下行趋势。

  不难发现,美欧、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大多具有明显的“贬值偏好”——其试图通过本国汇率下行以改善贸易条件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何唯独中国在担心贬值?

  答案很简单,担心资本外流。

  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徐寒飞、研究助理尹睿哲昨日在报告中指出:

  中国需要在政策层面“两害取其轻”,基于“稳增长”动机的贬值需要阶段性地让位于“稳资本流动”考虑的升值。

  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清楚一些:

  理论上讲,贬值对一国经济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推动出口扩张;而弊端在于推升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加外债负担、引发资本外流等。

  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后者已经进入了资本高效流入流出,净流动围绕零上下波动的阶段(居民部门形成了资本流出去还会流回来的预期);而我们正处在对外“净投资”的拐点处,资本刚刚启动趋势性向海外配置的进程(居民部门容易将资本流出理解为永久性的外逃)。

  政策层面“两害取其轻”,基于“稳增长”动机的贬值可能要阶段性让位于“稳资本流动”考虑的升值。

  “鱼和熊掌”暂可兼得

  不过,该报告指出,“稳增长”与“稳资本流动”并不完全对立:在弱势美元的“掩护”下,“鱼和熊掌”暂可兼得。

  据上月初公布的数据,得益于美元走软、人民币汇率趋稳等因素,3月外储转增,而上次增加是在去年10月。

  另外,上月公布的中国一季度GDP增速为6.7%,达到市场预期。且从工业增速、投资增速、PPI、PMI、进出口等一系列宏观数据看,经济反弹迹象明显。分析师表示,经济短期企稳,二季度经济有望继续回暖,并带动二季度风险偏好继续回升。

  对此,徐寒飞在报告中指出,3月以来,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我们阶段性地实现了“稳增长”与“稳资本流动”的统一。

  人民币“蜜月期”5月有望延续

  美元指数今年以来成震荡下行走势,过去10天内跌逾3%。

  该报告评论称,在政策面(主要央行议息会议)和基本面(美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因素的驱动下,美元在4月份最后一周选择了“向下突破”,短期看,不排除下探至90的可能性。既然美元的弱势仍在继续甚至被强化,大宗商品的反弹短期也无法证伪,人民币当前的“稳态”在5月或许可以延续。

责任编辑:支全明 SF099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