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14:23 新浪财经

  文章来源:人大经济论坛公众号

  如果说领土、资源和人口数量就是发展经济的牌的话,阿根廷就属于那种拿到2个王4个二的人,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这100年来,阿根廷愣是每次都把这一手好牌打得奇臭无比……

  今天,来写一写阿根廷的货币经济发展史。

  阿根廷又在国际上暴得大名!

  这次不是因为足球,是因为货币!

  美联储上周三晚上刚刚宣布加息不到24个小时,阿根廷比索就崩溃了——瞬间贬值41%,后来回来了一些,但总体贬值依然达到了30%以上。更糟糕的是,其实阿根廷在2012年到现在,比索已经经历过一轮大幅度贬值,现在再度贬值30%……

  再联想到2015年以来,拉美重量级大国巴西的货币也贬值将近50%度(见文章),这下你知道南美洲人民为什么在过日子上都是抱着有今天没明天,热情奔放有钱就花的节奏了?

  这一轮阿根廷比索贬值,除了比索贬值本身之外,还殃及池鱼。

  原来,前两年为了中阿友谊,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央行搞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阿根廷的比索换中国的人民币,规模为110亿美元——结果这一轮比索贬值,阿根廷政府赶紧就把人民币扔出来救命了。

  据报道,阿根廷政府紧急将手中价值31亿美元的人民币换成美元……

  难怪,如此引起咱大中华民众的关注。

  一

  你不了解的阿根廷

  诚实的说,除了足球之外,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怎么了解阿根廷,但阿根廷真的是个你根本不知道的曾经的大国!

  阿根廷领土面积277.7万平方公里,排名全球第8位,排名前7位的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你看看是不是哪一个都称得上是个大国?

  阿根廷也不仅仅有足球,就当代名人来说,阿根廷还有永远的革命家切-格瓦拉,有拉美的代表文人之一博尔赫斯,还有传奇的女人贝隆夫人,至于足球明星,我就不用多说了……

  另一方面,阿根廷也是拉美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的第三大经济体……

  不过,说到经济,说到货币,这阿根廷真的可就实在太水了——不是一般的水,是真的水到逆天。实际上,以我的看法,在所有进入现代商业文明的国家里,阿根廷最近100年来管理货币方面最失败的国家!甚至连中东的那些产油国都不如。

  如果说领土、资源和人口数量就是发展经济的牌的话,阿根廷就属于那种拿到2个王4个二的人,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这100年来,阿根廷愣是每次都把这一手好牌打得奇臭无比……

  兄弟姐妹们,我说的打牌可是打了100年的牌哎!

  2王4个二,如果一把牌打错你输了,情有可原,两把牌你输了,是运气不好,三把牌输了,是运气特别特别差,打了100年牌,你都一直在输,你说让人怎么看你的牌技?

  二

  上帝是怎么给阿根廷发牌的?

  大航海时代以前的历史就不说了。

  1502年,佛罗伦萨的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美洲的得名就是他的名字)是旧世界第一个来到阿根廷的人,但看了一眼他就走了。接下来,西班牙的两个航海家分别于1516和1526年来到阿根廷,但他们也是看了一眼就走了。1536年,佩德罗·德门多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建立了小型定居点,准备考虑殖民此地,不想5年后就被土著居民给打跑了。

  由于在秘鲁和玻利维亚发现了白银,西班牙人蜂拥来到南美洲,在1580年,一个叫加雷的殖民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个地方开始定居。

  相比于在玻利维亚和秘鲁所发现的真金白银,阿根廷既没有黄金,也没有白银,甚至也无法种植当时最流行的经济作物——甘蔗,所以其经济潜力一直得不到西班牙的重视。既然觉得这一块儿地方没什么油水可捞,西班牙人就把阿根廷这么大一块领土一直当作秘鲁总督区的一部分管理,直到1776年才开始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建立拉普拉塔总督辖区。

  1776年,美国爆发独立革命,并最终脱离大英帝国而独立。

  1802年,当时法国在拉美的殖民地海地爆发奴隶大起义,并最终取得成功宣布独立——这一下激起了拉美人空前的独立信念,连一群黑人奴隶都能独立建立国家,何况我们……

  随后欧洲又发生拿破仑革命,西班牙帝国遭到法国入侵,法国的那些启蒙思想传入阿根廷。当地人不管是西班牙人后裔,或者是混血儿,忽然都觉得老朽保守残暴的西班牙帝国来统治阿根廷真是没有天理啊,要独立,要独立,要独立……

  1816年,图库曼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一年后马丁·米格尔·古埃梅斯一统阿根廷。

  几乎与此同时,拉美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圣马丁和玻利瓦尔两大英雄开始横扫拉美,委内瑞拉、智利、秘鲁、巴拉圭、墨西哥、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国先后脱离西班牙的统治而独立。

  虽然独立了,但阿根廷还存在着联邦制和集权制的争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管联邦制还是集权制,阿根廷的政权一直被军人所把持。

  1861年,巴托洛梅·米特雷当选阿根廷重新统一后的首任总统,阿根廷政权从此稳定下来,开始执行现代化的经济自由政策——政策激励之下,欧洲人掀起移民阿根廷的狂潮,阿根廷成功转型为一个现代商业国家。如果说当时欧洲商业文明代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的话,那么阿根廷可谓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之后进入商业文明时代的国家。

  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阿根廷的人口翻了5倍,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万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

  阿根廷与西欧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宗教信仰和血缘关系,而且是世界上最早执行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的国家之一,在几十年时间里,阿根廷人的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

  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成为了国际化的“南美巴黎”。1912年,阿根廷决定开始实施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选举总统,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形式。

  阿根廷国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上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人均可耕地面积是美国的将近2倍,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等矿产资源,而海产品、森林、淡水等自然资源也都无比丰富,而人口却并不多。阿根廷由此也因之成为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和出口国,被称为“世界粮仓和肉库”。

1

  正是凭着农牧产品和矿产品出口,阿根廷很早便成为拉美首富,当时也是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1900年,阿根廷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9;

  1910年,人均实际GDP仅次于美国与英国,超越法国,比意大利高1/3。

  1914年,人均收入高于瑞典、瑞士和意大利,与德国、荷兰持平;

  1922年,人均外贸额排名第3,仅次于荷兰和比利时。

  直到1950年,阿根廷人的人均收入依然超过日本、德国和意大利。

  当时的阿根廷执行金本位制度,黄金是唯一的真正的货币,而由于持续的贸易顺差,阿根廷所积累的黄金让当时的世界霸主英格兰银行都感到汗颜。

  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电影中,富有的外国人的形象,基本全是阿根廷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根廷严格执行中立政策,躲过了欧洲的战火蹂躏,一时间和美国一样成为了整个文明世界的乐土,与当时的美国相比,阿根廷人口适量、素质很高,很多欧洲人看好阿根廷,无数欧洲的贵族精英移民阿根廷。

  看懂了吗?

  阿根廷曾经是世界上很富裕、很牛逼的大国!

  三

  50年混乱期

  得到上帝眷顾的阿根廷的确很富有,但富有也存在着大量问题。

  问题就是,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贫富分化比美国严重得多,少数有权势的富裕家庭控制了人口稀少、面积庞大的牧场(很多来自英国),且其经济的高速增长来源于农场土地面积增加和当时农业依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当阿根廷把边疆的土地都用来开辟成农场以后,阿根廷似乎突然就从全球的经济竞争力排行榜上摔了下来……

  1916年,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当选总统,一个民粹主义总统上台,你猜猜他喜欢干什么?

伊波利托·伊里戈延伊波利托·伊里戈延

  答案是——工业自主化。

  一直得到上帝眷顾的阿根廷,并未躲过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世界范围内的农牧品价格暴跌沉重打击了阿根廷的出口业。伊波利托-伊里戈延的应对措施是大力发展民族经济,于是纺织、水泥、电力、冶金、石油开采等工业开始得到发展。

  思路毫无疑问是对的。但是,阿根廷把农业部门那一套僵化的保守和寡头政治倾向照搬到了工业化上,喜欢受政府法令和条例保护的舒适、安全的垄断事业,而不喜欢竞争残酷有风险的行业,初生的工业实际上是被其他部门拖着往前走的。

  更重要的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由于有这么丰富的土地,阿根廷精英们拒绝了工业化所必需的心智和行动,既然能安安稳稳地从农场这个“黄金奶牛”挤奶,何必拿自己的地位和生计到多变又危险的工业化世界里冒险呢?

  这正如今天的我们期望在沙特阿拉伯或者阿联酋发展纺织业、制造业一样,阿根廷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实质的工业化动力。

  更重要的是,伊波利托·伊里戈延面对贫富分化问题束手无策,面对工人罢工则严厉镇压,民众的怨恨开始大幅度滋生。1930年9月,J.F。乌里武鲁发动政变,建立了军事独裁政权,阿根廷由此形成军人政权和文人政府交替上台的不稳定政治局面。

  随着世界主要国家(除美国外)纷纷废除金本位,实施信用货币本位,阿根廷也废除金本位。然而,由于政治上的极度不稳定,货币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牺牲品,通货膨胀开始与阿根廷人开始如影随形,一直持续到今天还没有尽头。正是从1930年代起,因为政治上讨好民众的需要,阿根廷国内的法西斯主义和民粹主义开始长盛不衰,自由贸易理论被抛弃。

  不过,一直到1950年以前,因为有以前的雄厚家底,阿根廷经济总体上并未被拉下太远。

  从1930年到1943年,阿根廷利用其中立国地位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和美国一样大发战争财,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39年的45%增加到1945年的52%。直到1945年3月27日,眼看德国崩溃已成定局,阿根廷才对德、日宣战。

  然而,政治的混乱始终在拖累阿根廷经济。

  1943年6月4日,“联合军官团”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取得政权;1944年初,以胡安-多明戈-贝隆为首的“上校集团”取代“联合军官团”,掌控阿根廷政权。

  

玛利亚·伊娃·杜尔特·贝隆(贝隆夫人)及其丈夫胡安·多明戈·贝隆玛利亚·伊娃·杜尔特·贝隆(贝隆夫人)及其丈夫胡安·多明戈·贝隆

  贝隆在其第二任夫人伊娃(著名的贝隆夫人[1])协助下,提出“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社会正义”的口号,赢得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由此在1946和1951年两次当选总统。贝隆所执行的政策和今天的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的政策类似,就是大幅度增加工人工资和福利,并将部分外资企业收归国有,拒绝偿还对外债务,强调发展民族经济。

  注:[1]电影《贝隆夫人》讲的就是这位女子,她在普通阿根廷人的心目中地位极高,每次我们听到阿根廷足球队失败唱的那首歌“阿根廷别为我哭泣”就是唱她的。不过,贝隆先后3次结婚,先后有3位贝隆夫人,艾薇塔是第二任,艾薇塔于1952年去世。后来,贝隆再婚并在1973年回国再度当选总统,而自己第三任夫人伊莎贝尔-贝隆担任了副总统,而且在贝隆去世后担任总统。

  为了迎合民粹主义和劳工阶层,大规模的关税壁垒围绕阿根廷的产业建立起来并得以持续。

  一方面,政府对进口工业品和出口的农产品都征收很高的关税,具有优势的阿根廷农牧产品出口急剧下滑,而国外廉价高效的机器也因为昂贵的关税无法进来,阿根廷经济得以腾飞的翅膀被砍断,也失去了国外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阿根廷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却又配套齐全,必须依赖着政府巨额补贴或隐性补贴维持生存,同时劳工福利支出大幅度增加,而且阿根廷腐败十分严重……

  由于取消了金本位,面对诸多困境,政府有一个绝招,那就是——印钞票……

  因为,没有货币滥发和通货膨胀,政府就无法将自己的吹出来的梦想和大饼持续画下去。

  贝隆政府的福利政策和腐败问题导致通胀愈演愈烈,民众不满大幅度增加,1955年9月,庇隆政府被右翼军人E。洛纳迪发动政变推翻,贝隆被捕,后来被放逐国外。

  接下来,依然是军政府、民选政府轮流上台。

  政治的极度不稳定使得政府无暇顾及经济,民粹主义风向也使得贝隆时代的经济政策基本上全部保留,高关税、高腐败、高福利、高通胀一直持续。

  直到1960年代,阿根廷的关税平均仍然高达84%,结果导致19世纪末经济最开放的阿根廷,出口锐减到国民总收入的2%,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鸡肋部门。

  与此同时,西方各国之间的关税已经下降到个位数,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里,二战之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在迅速崛起——世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阿根廷却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在开历史倒车。

  特别是澳大利亚,这个资源、禀赋和人口都与阿根廷极为类似的经济体,二战时期遭受战火蹂躏,但战后依赖于自己的牧业和采掘业迅速崛起,既没有强调什么民族工业,也没有搞什么关税保护,短短20多年时间,已经跻身世界最发达经济体行列。

  有对比,才就知道阿根廷的经济管理有多失败。

  历史以来,阿根廷的货币就叫做比索(Peso),和美元一样来源于西班牙比索银币,最初和美元是1:1的关系。随着战后各届阿根廷政府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到了到1967年3月,比索美元的汇率已经跌至350,而且在1950年-1960年阿根廷还两次对外债务违约。

  1970年1月1日,阿根廷决定发行新比索来代替比索,并以1:100的比率回收旧比索。

  四

  从爬行钉住到双重汇率,再到货币局制度

  1973年 6月,国外流亡18年的贝隆回国,民望推动之下阿根廷决定再次举行大选,贝隆和其第三任夫人分别当选总统、副总统。但第三次执政的贝隆并没有散发什么政治光彩且在1974年就去世,去世后其夫人就任总统,全国处于严重的混乱之中——当时的世界经济也由于美元与黄金脱钩而陷入一片混乱。

  1975年,面对世界范围内汇率的大幅度动荡,阿根廷决定实施全面金融改革,放弃传统的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所谓“爬行钉住”的汇率制度——即中央银行根据国内外通货膨胀差异和变化,随时调整汇率水平,同时取消了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大部分管制。

  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综合金融改革导致了银行信贷量猛增,通货膨胀率直线上涨,通货膨胀加速比索贬值,比索贬值又进一步推动通货膨胀,成了恶性循环。

  通胀导致民众动辄游行示威,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推翻贝隆夫人政府,此后阿根廷陷入长期7年的军政府执政时期,期间在1982年还发生了英阿马岛战争。

  新比索兑美元汇率不断下滑,到1978年,原本与美元3.5的汇价已经暴跌至1003,1981年,1美元可兑换1700新比索,到了1982年11月,1美元更是可以兑换3.9万新比索。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经济混乱,阿根廷放弃了原本的金融改革,恢复了外汇管制,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对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实行不同的汇率安排;对愿意重组对外债务的私人部门提供汇率保护;对国外借债还债实行限制,设置国内货币利率和存款利率上限,使之低于通货膨胀率,以减轻债务负担。

  到了1983年6月1日,军政府决定发行新新比索,并按1:10000的比例收回新比索。

  1983年10月30日,阿根廷再次举行大选,激进公民联盟主席R。阿方辛当选总统,结束了历时7年多的军事统治,但新新比索却照样一路贬值。

  1985年6月14日,民选政府决定废除货币新新比索,发行阿根廷新货币奥斯特拉(Austral)——1奥斯特拉=1000个新新比索,0.8奥斯特拉折合1美元。

  

最早发行的奥斯特拉硬币最早发行的奥斯特拉硬币

  由于国企效率低下、腐败和出口问题始终没有解决,阿根廷的贸易逆差持续存在,外债严重,再加上民选总统对民众所许诺的福利政策,奥斯特拉的对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从1980年到1992年,阿根廷又有两次对外债务违约,在西方世界那里变成了一个赖账和不守信用的政府。

  经济混乱再度影响了政局。阿方辛提前交出总统宝座,正义党领袖梅内姆上台,在其上台的1989年,奥斯特拉汇率大幅度贬值,通货膨胀率在这一年达到了惊人的3300%!

  贬值与通货膨胀率交替上升的恶性循环,犹如一场迟迟不能醒来的噩梦,拖垮了“拉美巨人”,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1981-1990年,阿根廷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于750%,到1990年底,阿根廷实际GDP比1981年还低了6%!

  货币不断贬值之下,正如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艾利亚斯·卡内蒂(Elias Canetti)所说:“人与钱之间奇怪的相互作用——钱代表了人,人代表了钱,人们感觉自己和手中的金钱一样恶劣,而且这种状况越来越糟。金钱和人都被局势摆布着,同样都感到毫无价值……”

  鉴于1980年代阿根廷饱受恶性通货膨胀和沉重国际债务之苦,持续面临实际汇率严重高估、大量资本外逃、财政赤字增加等状况。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导下,阿根廷梅内姆政府开始了一场全面的最大胆的经济改革。

  改革的核心支柱就是将新货币与美元彻底锁死的“货币局制度”。

  1991年4月,阿根廷政府宣布将于1992年发行新新新比索:新新新比索以1:1的水平钉住美元,每发行一个新新新比索都必须有一个美元的储备作为支持,并且可以自由兑换。中央银行不得为政府财政赤字融资,必须严格依据国家外汇和黄金储备发行货币,其国际储备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低于基础货币总量。

  1992年1月1日,新新新比索与美元汇率盯住,与奥斯特拉的兑换比率为1:10000。

  通货膨胀终于被控制住了。

  通货膨胀率从1991年的94%下降到1992年的17.6%,到1994年已降低至近4%。阿根廷经济开始复苏,重回上升通道,实际GDP在1991-1998年间的平均增长率接近6%,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通胀率,增强了国际投资者的信心,1991年国外直接投资突破20亿美元,1996年达到42.85亿美元,创下当时新高。

  

1992-2002年阿根廷外汇储备情况1992-2002年阿根廷外汇储备情况

  为了控制肆虐的通货膨胀,实施货币局制度并不只有阿根廷,还有爱沙尼亚、立陶宛、智利、保加利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地区等。

  五

  新时代,梦想不再延续

  可惜,好梦不长——至少在阿根廷,好梦长不过10年。

  自阿根廷确定比索与美元比价为1:1之后,连续10年都没有变化,由于政府腐败、企业效率低下、初级产品价格低迷等原因,阿根廷本身的经济增长率并没有那么高,由此导致比索对美元的比价严重高估,这大大削弱了阿根廷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国债违约事件影响,阿根廷再度陷入经济衰退。

  到了2001年上半年,由于经济恶化、税收锐减和债务缠身,阿根廷政府实际上已无力偿还外部债务和支付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7月11日,阿根廷推出“零财政赤字计划”,即大幅度紧缩开支,削减工资和养老金,减少地方财政支出等等。

  

1996年-2015年20年间阿根廷外债情况1996年-2015年20年间阿根廷外债情况

  计划刚一出笼,便引发社会动荡、股市暴跌、资金外流。

  2001年底,代总统萨阿宣布政府无力偿还1300多亿美元的外债,债务危机迅速演变为经济、政治和社会全面危机,银行挤兑、工人上街游行、哄抢超市等现象屡见不鲜。

  鉴于以往的经验,人们都认为比索不再能保持其价值,于是开始排队到银行取款购物商品储备或兑换成美元,政府不得不实施资金管制,规定每人每月最多只能从银行提取250比索。

  关于货币,如果人们都是这样想的,那么这个货币的确会变成这样。2002年1月1日,新政府面对比索贬值的强大压力,不得不宣布放弃货币局制度并且宣布债务违约,比索迅速贬值,与美元的汇率最低低至4,最终在2003年稳定在3.3左右,当年经济增长率为-11%。

  

15年来阿根廷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变动情况15年来阿根廷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变动情况

  在放弃货币局制度之后,阿根廷开始实施与中国类似的有浮动的固定汇率制度。

  2003年,基什内尔就任总统,新政府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审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严肃金融纪律,增收节支,鼓励出口;积极解决债务问题,实施债务重组。随着外部经济环境趋好,阿根廷经济迅速复苏,连续4年实现年均9%左右的快速增长。

  2007年,基什内尔因心脑血管疾病先后两次接受手术,无法行使总统职权(2010年去世),在随后2007年10月的全国大选中,身为第一夫人的克里斯蒂娜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阿根廷历史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

  基什内尔及其夫人克里斯蒂娜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克里斯蒂娜主张加强金融监管、保持汇市稳定,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成功渡过危机时刻,由此在2011年的选举中获得连任。

  2010年以来,由于克里斯蒂娜与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政府类似,实施了偏左倾的福利政策,导致阿根廷出现经常账户和财政账户双赤字,虽然数额一直不大,但持续到2014年之后,还是出现了问题。

  

阿根廷最近25年贸易平衡情况阿根廷最近25年贸易平衡情况

  2014年7月,由于个别债权所有人不同意阿根廷提出的针对2002年的债务重组计划,导致阿根廷第二次出现对外债务违约,比索再次大幅度贬值,从2013年初的5:1左右,贬值到了1:8左右,随后在2015年12月份爬升至9.8左右。

  美联储2015年底这么一加息,鉴于可能存在的贬值压力,阿根廷新总统马克里干脆主动的“出击”,声称将取消货币控制政策,完全放开外汇管制,吸引投资者,刺激经济,由此导致了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在几分钟之内就从9.8蹿升至13.9。

  目前已经回落至13.1左右。

  六

  贬值意味着阿根廷经济崩溃了么?抛售人民币有何影响?

  有人问,这一次的大贬值,是不是意味着阿根廷新一轮经济金融危机的开始?

  我必须说——这肯定不是。

  这一轮贬值是在政治环境稳定情况下阿根廷政府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贬值,希望的是这次贬值能够一步到位,解决阿根廷比索的币值高估并促进出口。

  通过突然贬值,阿根廷可以避免大量的出逃资本获利,让他们在现有汇率下出逃根本没有多少油水可赚。更重要的是,汇率大幅贬值后,阿根廷的商品价格和资产价格会显得很低,这样就能在促进出口的同时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国内实体产业发展——要知道,贬值本身就是阿根廷宣布取消汇率管制的结果。

  这说明,阿根廷比索本身的价值一直被政府的资本管制所高估,现在暴跌,只不过是恢复其本来价值。

  至于对民众的影响这块儿,虽然41%的贬值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对于13年前刚刚经历过一下子贬值70%的阿根廷人,可能震动并没有那么大,更何况,2011年以来阿根廷比索一直在持续贬值,当时还是4:1,到了2014年中就变成8:1了。

  更何况,早在2014年初国际社会就在指责克里斯蒂娜政府操纵阿根廷CPI数据,故意压低通货膨胀,阿根廷人对于比索大幅度贬值应该说早有预料,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10年来阿根廷官方公布的CPI数据变动10年来阿根廷官方公布的CPI数据变动

  现在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比索贬值,你为何抛售中国央行和你互换的人民币?你这不是往俺大中华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上打脸么?

  更何况,我人民币和你阿根廷互换货币,结果你一下子贬值了这么多,还把我的纸币抛售出去,这明显是不信任我人民币嘛!

  这个我倒是觉得中国人也不必太在意——

  首先是货币互换是为了互相购买对方的商品,只要双方各自国内的物价变动不大,比索对美元的贬值并不会给中国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和损失——除非阿根廷国内的物价也随着比索贬值而暴涨(这个很有可能哦,当前阿根廷官方公布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5%)。

  其次,这次抛售的人民币价值总额也就31亿美元,并不是很大,一方面你可以说是阿根廷政府有投机成分在里面,另一方面也可以说阿根廷比索贬值之后,他们觉得从中国进口变得昂贵了,所以就用不到这么多人民币了,干脆不如抛售得了。

  最后,阿根廷抛售的人民币是在国际市场抛售,如果阿根廷能够正常的抛售出去,这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只要人民币自己没有深度贬值的可能,不用想太多所谓的阿根廷政府是在“黑我大天朝”。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