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专家建议中国央行使用引导市场预期的紧缩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5日 10:44 世华财讯

  德意志银行专家马骏表示,除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率以外,中国央行还可采用第四个零成本的紧缩工具,即通过引导企业和市场建立预期进行调控,以最低成本达到紧缩效果。

  据中国经济时报8月15日报道,德意志银行专家建议,有关政策当局可采用对市场提供暗示、建立预测机制、保持货币政策决策独立性的方式,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以最低成本达到政策效果。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发表观点,认为中国人民银行除使用央票、利率和存款准备率金融工具以外,还可主动采用第四个零成本的紧缩工具,即引导企业和市场建立央行将进一步紧缩的预期。

  关于如何引导市场预期,马骏建议,央行官员、货币政策委员会官员甚至国务院领导等经常对市场提供暗示,暗示内容只需强调投资、贷款增速过快带来的宏观风险、通胀压力和其他体制性因素可能加剧过热的风险,这样经济学者、投资银行等专业人士自然会进行解释和引申。另外,还要鼓励市场建立一个对利率、

汇率、货币总量、市场存款
准备金
率的预测机制,让投资者了解市场平均预测。

  除了以上技术性因素外,央行要对市场预期进行有效引导,最重要的是有相对的决策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一定是美国联储局式的独立于政府,只要国务院授权央行在国务院同意的总体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如M2和贷款增长目标),有权决定具体政策工具使用的时点和力度,就是一个进步。有了这种独立性,央行才有可能对市场作有意义的、正确的暗示。

  马骏表示,自从2006年4月份以来的三次紧缩操作,已经开始稍稍改变市场对央行实施紧缩政策的决心和能力的判断。如果央行继续保持最近建立起来的政策的连续性,并有意识地引导市场,则有可能真正开始建立市场对紧缩的预期,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来达到紧缩的效果。

  马骏表示,通过提高货币紧缩政策的连续性和可预测性,主动引导市场预期来抑制投资冲动,这种引导预期应成为国内货币政策的第四种工具。相比其他工具,“引导预期”是一种零成本的工具,并可在其他工具实际操作发生前产生有效的紧缩效果。要有效使用“引导预期”的工具,必须加大央行的独立性。

  马骏认为,“引导预期”工具的零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引导预期”只需政府有关方面对市场发出暗示,没有财务成本;其次是在实际有成本的紧缩手段实施前,“引导预期”就已经带来了紧缩效果,这个效果可能比实际紧缩措施提前几个月,甚至几年;最后,即便要施行紧缩操作,由于“引导预期”的提前紧缩效果,这些操作的力度不必像原来预算的那么大,所以说“引导预期”不但是零成本的工具,甚至是一个“负成本”的工具(即降低了未来调控的成本)。

  马骏表示,如果企业和金融市场形成了对未来市场利率上升、流动性进一步紧缩的预期,投资主体就会提前放缓投资。因为企业和其他投资主体(包括购房者)在形成投资计划时,必须预测今后几年的利率走向、获得贷款的机会和其产品在今后宏观政策环境下的需求增长。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如果他们认为利率会持续上升、未来获得贷款的机会有限,产品需求增长由于宏观政策紧缩而放缓,则投资冲动自然就会减弱。在美国,市场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不仅是几个月后的,而且是一、二年后的)利率走势,因此,这个预期工具在稳定美国经济周期上起了很大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