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专家认为增加汇率弹性比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8日 15:17 世华财讯

  瑞士信贷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增加汇率弹性比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更重要,长期看,汇率改革归根到底还是要增加汇率弹性;预计央行下一步的加息同时会上调存、贷款利率。

  据中国证券报8月8日报道,对中国目前趋热的宏观形势,改变温和的调控政策,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和其他调控手段或许能起到更好的调控效果。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加大汇率弹性似乎是比增加汇率浮动区间更有效的汇率改革方向。

  陶冬表示,汇率政策不仅是对外调控的政策,也是对内调控的政策工具。应该说,随着中国汇率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大汇率弹性,使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脱钩,将是2006年下半年汇率改革的主要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是正确的。

  陶冬认为,相对于扩大浮动区间,增加汇率弹性可能更为重要。因为,扩大汇率的波幅只是汇率波动的“名义”调整。从目前汇率变动的情况看,汇率波动区间接近中位线,大部分时间汇率波动尚未超出波幅的限制,因此,波幅放大有多少意义还有待商榷。长期来看,汇率改革归根到底还是增加汇率弹性。

  陶冬指出,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利率政策一直为汇率政策“保驾护航”。应该说,保持人民币与美元的负利差对抑制热钱流入是有效的,但是,这种政策选择使得在宏观调控中,利率政策受到限制。当然,这种调控思路也可能开始发生变化,把汇率纳入国内宏观经济调控中,不仅在经济上是正确的,也是政策调控上所必需的。

  陶冬预测,到2006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水平可能会在7.76:1?7.8:1之间。但是,从市场当前的发展态势看,升值幅度也许会更大一些。应该指出的是,

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在汇率改革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即使升值幅度达到预测水平,对即期汇率来说,影响也是有限的。另外,我们还观察到,目前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有所变化。但是,这种思路的转变不一定马上对汇率产生影响。如果再考虑到政策的连贯性,汇率调控的力度也不会很大。

  陶冬认为,下半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对汇率变化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中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过热势头。如果经济持续过热,可能制约汇率调整的步伐,政策层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可能会更加关注如何抑制经济过热。当然,如果能够调控下去,可能会使汇率政策更加灵活。但是,现在政策层仍然执行着温和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这种政策持续下去,宏观经济降温的可能性不大。

  陶冬认为,中国要改变的是一贯的“重汇率、轻利率”思维。利率对于国内经济的影响极其重要,这一点不做好,对经济产生的损害,将会远远超过保持汇率可能在海外经济方面得到的好处。

  陶冬预计,到2006年年底之前,央行还会加息,根据测算,利率会上升1.08个百分点。同时,会有一系列行政手段来控制信贷。

  陶冬认为,但从目前的经济情况来说,最大的难点在于利率与汇率之间的矛盾。观察中国现在的调控和市场情况,不难发现汇率对于利率的掣肘日益突出。汇率政策不出现调整的话,利率上升空间有限;而利率政策如果不做重大调整,那么过度的流动性就无法得到根治。从目前来说,经济过热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央行下一步的加息同时会上调存、贷款利率。过去央行仅仅提高贷款利率而不上调存款利率,主要在于对热钱流入的顾忌。而从现在看来,存款利率如果不上升,对

房地产、股市泡沫的形成起不了任何抑制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世华财讯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若资料与原文有异,概以原文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