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意大利外储结构调整的启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03:01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徐以升 发自北京

  意大利央行8月1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05年底,英镑在意大利外汇储备中的比例已升至25%,而2004年英镑所占的比例为零。此外,2005年底美元在意大利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由84%降至63%,日元所占的比例则由14%降至10%。

  从比例变化可以看出,2005年意大利减少了外汇储备中美元、日元的比例,并将减持的比例全部转向了英镑。根据最新数据,截止到今年6月底,意大利央行外汇储备总额为612亿欧元(约合781亿美元)。

  另外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到2006年5月,

意大利央行持有美国国债142亿美元,而2005年底这一数字为154亿美元,减持规模为12亿美元。虽然美国国债只是美元资产的一部分,但美国国债的减持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意大利央行外汇储备结构的调整可能仍在继续。

  之前也有多家央行表达了调整外汇储备的意图,意大利央行的动作给中国的启迪则在于:它不仅披露了减持美元储备的比例,还披露了在减持美元之后,可以增持什么。

  与意大利央行2005年增持英镑外汇储备对应的是,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出台的报告显示,2005年底英镑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储备货币。

  根据IMF的数据,日元外汇储备份额从1995年的6.8%下降到2004年的3.9%,同期英镑则由2.1%上升至3.3%。至2005年底英镑则超过日元跃居第三大储备货币,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美元占66.3%,欧元占24.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丁志杰教授称,日元国际地位近年来一直在下降,究其原因是日元

汇率与美元汇率相对稳定的关系,而且日本央行入市干预能力太强。

  “美欧日是世界三大经济体,对应为美元、欧元、日元的世界外汇储备货币格局。但日元让出第三大储备货币的位置,反映出日元的国际化遇到了问题。”丁志杰透露,在2006年年初宣布的特别提款权权重调整方案中,日元所占的权重由过去的14%下降到11%,英镑保持不变仍为11%。

  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一直为业界期待。而如果调整币种结构,应该增持什么资产呢?

  丁志杰称,外汇储备币种管理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但随着英镑、日元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更替,中国在制定储备管理战略时可以考虑这一因素。

  实际上,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将目光投向英镑。自2005年初以来,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欧元份额上升了0.2%,而英镑份额上升了0.5%,日元份额相反下降了0.8%,约为欧元和英镑上升份额之和。

  丁志杰称,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水平三大考虑因素中,流动性是外汇储备管理的重要因素。

  比较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四地债券市场,美国市场流动性最强,欧元区债券市场稍显支离破碎,英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很强,日本政府债券市场虽然流动性较强但收益率却非常之低。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