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欧阳晓红/文 11月30日是中国的一个大日子,来之不易。这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得出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否的审议结果。入篮后,跻身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行列的人民币可以贴上国际储备货币的标签,这是面子问题。虽然,SDR从未受到投资者的青睐,这不妨碍人民币亦步亦趋变为全球硬通货。

  在此过程中,既要面子也要里子的人民币或时常纠结于坚挺与否的“强势”或“弱势”之选择。

  如果按照8月初IMF将审议SDR篮子货币组合的时间推迟9个月至2016年9月底的决定,中国约需一年为人民币能否加入SDR做准备。但央行[微博]的事后发力让IMF在短时间内决定人民币“入篮”几乎成为现实。

  掐指算算,8月至今的时间轴线上,为铺路SDR,央妈可谓“拼了”,围绕“人民币可自由使用”大大小小祭出近十项改革措施。这些努力终获IMF的认可。IMF总裁拉加德[微博]11月13日声明称,经评估,人民币符合“自由使用”的货币要求,建议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

  即便是拉加德发声支持人民币入篮之后,央妈仍没有放松丝毫。

  就在11月26日,中国央行公布,央行与欧洲中央银行分别于2015年4月和11月进行了动用欧元和人民币资金的测试,两次测试均顺利完成,未来双方可根据需要即时启动互换操作。这源于2013年10月央行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而前一日,首批境外央行类机构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完成备案,正式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

  SDR这件“马甲”为何对中国这么重要?逻辑上,于1969年创设的SDR尽管可算“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资产(也称纸黄金),可记价、借贷,但尚无支付功能,严格意义上并非国际货币。因此,不能对照国际货币的标准去考量人民币入篮与否。排除这点,一度质疑的某些美国国会议员大概就能释怀了。当然,人民币入篮后,有了IMF的背书,无疑会大力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更何况,人民币加入SDR,也旨在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而非要一个国际储备资产的证明。

  加之,国际金融格局已然生变,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行至关键时间窗口;“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等,均需要更为国际化的人民币提供金融支持。SDR对中国而言,不光是面子,还有里子,也许这些可归纳于央妈“拼”的理由。

  而基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按照专家的测评,人民币在IMF特别提款权的比重或位列第三,次于美元与欧元。但这会是最终的结果吗?就在IMF执行董事会评审前夕,IMF特别提款权部主管沃伦·蔻兹称,人民币将成为SDR篮子中的第五种货币,其权重可能大于英镑和日元。

  不过,SDR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人民币入篮也许更受后者的左右。在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的IMF现有体制下,这就需要一种权宜之策。此前市场预估人民币权重在14%-16%之间;结果以较低的权重入篮也未尝不可。

  接下来的一种可能性是,人民币入篮之后,或再迎“压力测试”,这是里子问题。当然,无需担忧——央妈有的是筹码。有外资行表态,市场认为人民币加入SDR后,或利好出尽,恐迎来贬值压力上升的窗口期。临近IMF审议表决日,市场也开始异动,有分析显示,数日人民币空头部位增至三个月高点。

  换种角度看人民币,中国目前暂时选择了强势人民币政策。更多观点认为,强势人民币符合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和国家利益。人民币晋级全球储备货币,或伴随币值坚挺,方能促各国在交易中广泛使用。

  只不过,全球流动性紧缩时刻,美联储加息引至“负面回落”、“需求之困”交织的金融生态困境中,市场需要努力找寻人民币坚强的理由。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