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民币产品市场扩容

2014年11月19日 02:13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覃荪

  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离岸人民币产品规模和种类正在迅速扩容。

  从当前市场来看,离岸人民币产品主要包括人民币存单、人民币计价债券以及与人民币计价的衍生品市场,尽管人民币衍生品市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加深正在快速扩容,但规模仍然相对有限,目前离岸人民币产品的主要形式仍然是人民币存单和人民币债券。

  人民币债券市场扩军

  10月13日,英国政府发行30亿人民币国债成为海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尽管其本身规模不大,但标志人民币国际化再创新纪录。

  截止到今年三季度,2014年发行的人民币点心债券总额为2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0亿元人民币),超过2013年全年的200亿美元的发行总额,而根据债券市场以往的发行规律,四季度往往是一个发行高峰,目前,国际评级机构惠誉预估的四季度发行规模约为150亿美元,如此,全年的发行规模将达到421亿美元(约合2740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点心债尽管发行规模已经创出新高,但在期限结构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

  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期限基本上在1~3年以内,10月13日发行成功的30亿元英国国债期限也仅为3年,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期限最长的为10年,但规模有限,发行主体也基本上局限于中国财政部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企业主体发行的人民币点心债基本上控制在3年以内,也就是说人民币债券市场在期限结构方面仍然存在极大的缺陷。

  流动性方面,离岸人民币债券因为其期限相对较短,而且收益率较同类外币债券较高,海外机构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量仍然较高,同时人民币投资产品有限,海外人民币债券的流动性并不高,基本上是持有到期。

  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除了人民币计价、人民币结算的点心债之外还有少量的合成债券,即人民币计价,美元结算的债券,该类债券在人民币单向升值期间比较受追捧,但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实施,该类债券暴露出的汇率风险导致该类债券受欢迎程度大幅下降,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合成债券在离岸市场的发行量不足20亿元。

  其他人民币计价产品数量激增

  人民币离岸市场上,除了人民币计价债券之外,市场存量最大的就是人民币存单。

  据香港金管局的数据,截止到6月末,香港的人民币存单规模为1.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人民币存单规模的90%,如此推算,全球人民币存单规模约为1.2万亿元~1.3万亿元。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末,新加坡的人民币存款规模2540亿元,台湾人民币存款约为3000亿元。伦敦目前尚未有准确数据,但规模应该与上述两地相差无几。

  不管是人民币债券还是人民币存单都是债权型工具,目前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产品还主要以债权为主,股权型产品相对比较少。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显示,目前在港交所上市的人民币计价股票数量非常少,另外人民币计价的基金产品也屈指可数,但也不乏尝鲜者。李嘉诚旗下的汇贤控股早在2011年4月29日就在港交所挂牌发行了一单人民币计价的房地产基金REITs,尽管认购情况并不及其港币计价的产品,但也获得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追捧。

  不过,随着沪港通的放开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提速,离岸市场人民币计价股票以及基金数量和流动性应该进一步增加。

  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外资行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因为现在海外人民币存量的数量正在迅速增加,现在香港的可交割远期(DeliverableForwards/DF)市场正在迅速崛起,尽管因为是场外市场,但预计交易量应该已经超过新加坡的不可交割远期,(Non-deliverableForwards/NDF)日交易量应该都已经达到了10亿美元~20亿美元之间;需要补充的是,新加坡的人民币NDF市场是人民币计价的最大NDF市场。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支持占中者撑伞参加毕业礼 校长拒颁证
  • 体育热身-阿根廷负葡萄牙 德国绝杀西班牙
  • 娱乐高仓健的脑残粉有谁?张涵予尤勇和胡军
  • 财经酒企谈央视广告招标:再低调也得上啊
  • 科技苹果发iOS 8.1.1补丁:改善老设备表现
  • 博客记者调查:地下“阴婚”市场揭秘(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新浪教育盛典报名 教育APP评测报告
  • 叶檀:走!到澳新买矿山牧场去
  • 李光斗:2015央视广告招标新玩法
  • 许一力:为何沪股通次日就遇冷
  • 齐俊杰:过去一年买房的全赔了
  • 老罗:中国为啥要向APEC推销基础设施
  • 马光远:被套牢的中国大妈应反思
  • 徽湖:三四线开发商离死不远
  • 易宪容:沪港通开通就意味成功了一半
  • 陈立峰:沪港通真的会带来牛市吗?
  • 叶檀:沪港通会不会被对冲基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