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盛松成:比特币本质上不是也难成货币

2014年01月02日 13:09  华尔街见闻 

  去年12月初,中国政府首次正式表明对比特币的态度,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等五部委联合通知,明确比特币并非真正的货币,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流通,禁止金融机构开展比特币业务。

  近日刊发的央行调统司司长盛松成学术文章(文章)重申,比特币并非真正的货币,不过是技术至上主义和绝对自由主义者的乌托邦。虚拟货币本质上都不是、也难以成为货币。

  文章指出,比特币的出现某种意义上反映了人们对信用货币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忧虑,建议各国央行应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调控货币供应,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文章认为,比特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理由有三:

  首先,缺乏国家信用支撑,难以作为本位币履行商品交换媒介职能。

  比特币不具有货币的价值基础。货币成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基本条件是其普遍接受性。由于没有国家强制力支撑,比特币的流通范围是有限的也是不稳定的,难以真正发挥流通支付手段的作用。

  而从技术上来说,所有虚拟货币的产生方式、交易模式、储存方式等都不具备独特性。任何有自己的开采算法、遵循P2P协议、限量、无中心管制的数字“货币”都有可能取代比特币,例如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的莱特币(Litecoin)。比特币既没有独特的自然属性,也没有法律赋予的排他性、独特性,因此很容易被替代,难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其次,数量规模设定了上限,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

  文章指出,数量的有限性是很多人认为比特币优于其他虚拟货币,甚至可以媲美黄金的重要原因。

  如果比特币成为一国本位币,它虽然从理论上消除了现行信用货币体系中货币供给可能过多的问题,避免了通货膨胀,但相对匮乏的总量必然无法适应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需求,从而导致通货紧缩,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危害。这也是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

  而更为重要的是,数量的有限性使比特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功能大打折扣,更容易成为投机对象而不是交换媒介。

  此外,比特币没有集中发行和调节机构,货币当局不可能通过改变比特币的供应来调节宏观经济。这种“去中心化”的特性容易被过度炒作,导致价格波动过大。

  现代信用货币受国家货币当局的调控,自身价值不会剧烈波动,因而不可能被恶性炒作。而比特币则缺少本位币的这种中央调节机制,币值波动难以熨平;币值的剧烈波动又提供了巨大套利空间,进一步推动过度炒作,形成恶性循环。

  文章强调,货币与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不是纯粹的技术产物。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要现代经济社会组织形态不发生根本性变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就将存在,比特币以及其他虚拟货币就成不了一国的本位币,从而也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政协原副主席因贿选事件被双开
  • 体育英超托雷斯破门切尔西3-0 阿森纳胜保第1
  • 娱乐对话郭德纲:我不欺负人 欺负我也不行
  • 财经专家:我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或超20万亿
  • 科技中兴战略架构高管调整:力求年轻化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搞怪创意:用西瓜皮烧火锅(图)
  • 管清友:2014听经济冰山碎裂的声音
  • FT中文网:2014 中国经济大变革前夜
  • 姚树洁:审计署应该介入万科税案
  • 叶檀:2014年开启权威市场经济
  • 海啸希望:世界经济危机将再次来袭
  • 水皮:六个包子引发的猜想
  • 张捷:2014年是挤水份的一年
  • 王东京:资源配置谁做主
  • 王小广:从习李新政看未来经济走势
  • 建章:诺奖经济学家为何反对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