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相龙: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

2013年12月18日 06:00  金融时报 
                  

  见习记者 李珮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明确了今后较长时期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引起各界人士的普遍关心。12月15日,在“国际金融论坛”举办十周年年会期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国际金融论坛理事长戴相龙就国际金融人士关注的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您认为《决定》有关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定义与理解人民币国际化?

  戴相龙:金融体系由货币、经营和管理货币的金融企业、金融市场、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开放等组成。《决定》中有关金融改革的“亮点”很多,主要是完善金融机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我认为《决定》有关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在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形成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08年12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高峰会上提出“促进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此后,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国际金融界广泛研究的重大课题。但是,在中国党政部门制发的文件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从未出现过人民币国际化的字眼,只是说“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的货币”,这说明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对人民币国际化一直坚持务实审慎的方针。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实现全面可兑换并成为被许多重要国家广为使用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应具备定价、结算、交易、投资、储备等重要功能,人民币国际化应有更高要求,首先要求全面可兑换,进而使人民币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因此,我一直认为对人民币国际化应有较高的标准,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较长的过程,既要顺势而为,也不可“拔苗助长”。

  记者:为什么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根据《决定》,您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步骤和途径是什么?

  戴相龙:《决定》中有关金融改革的文字表述并无“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体现中国政府在人民币走出去上坚持审慎方针。《决定》提出“完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推进资本项目双向开放”、“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从这些改革内容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必将加快。有人说人民币国际化是对美元的挑战、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我认为并非如此,美元依然长期是国际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国际社会希望美元稳定,但是美元不断贬值和国家债务率居高不下,普遍令人担忧。

  促进人民币国际化,一是中国对外贸易和投资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是国际收支平衡的迫切需要。中国已是一个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2013年,中国进出口货物总额将超过美国,但绝大部分用美元结算,面对美元逐步贬值,严重损害进出口商的利益。中国的高铁、核电、通信等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不断增加,需要扩大对国外出口和投资。“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已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二是中国经济及金融实力不断增强,宏观经济较为平稳,建立了稳健的金融体系和监管体系,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结果也有利于有关国家和地区及企业吸引中国资金和技术,为其增加一个币值稳定、汇兑方便的国际货币。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也会显示阶段性。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阶段性不是机械地按各种国际货币功能顺序推进,而是突出重点,交叉推进。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使人民币的定价、交易、结算功能相应增强;二是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企业和个人可用人民币到境外投资;三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储备货币。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根据这个精神,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应坚持市场化推进,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人民币走出去,要根据境外国家和企业、个人对人民币需要。首先,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再扩展到亚洲地区和金砖国家,最后发展到欧美发达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推进,要通过离岸中心来实现。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又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选择香港为人民币最大离岸中心是天然合理的。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市场进行,但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可通过我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进行本币互换。

  记者: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戴相龙: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许多工作要做,最主要的有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不断增强欧美发达国家对中国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知并合理分享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果。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尽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带来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一定影响。但是,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并未停止,而且取得很大进步。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在资本项目收支所有7大类40个子项中,目前我国已实现可兑换、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共34项,占全部交易项目的85%,实际上外国有关机构和媒体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是严重低估的。

  我建议从几个方面尽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一是推进个人“香港股票直通车”。这项改革原计划于2007年开办,后因各种原因推迟了。允许个人对外投资,总的看是利大于弊,风险是可以控制的,违规是可以监管的,希望把此项作为贯彻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第一条实际措施抓紧公布实施。二是扩大境内企业和有关机构对境外的投资。过去我们有外汇,但对外直接投资少,是因为没有强有力的跨国公司和先进技术、品牌、管理能力;现在企业对外投资能力不断加强,特别是在高铁、核电、通信等技术和大型成套装备出口及对外投资已有较强实力。目前,全国社保基金会管理资产有1.2万亿元,建议有关部门把全国社保基金的境外投资范围从股票和债券扩大到对股权的直接投资。三是扩大境内外合格投资机构的投资额度。我记得一年多以前,当时证监会主席说境外投资A股只占1%,今后可逐步扩大到10%。最近周小川行长也说可以扩大境内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直至取消额度限制,我认为这都是非常正确的。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后,会加大我国宏观调控压力和市场波动,产生企业资产负债的错配风险以及对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有效性降低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可以防范和化解的。金融要素价格市场决定等市场自动稳定机制能够化解一些市场波动,监管部门也会合理把握开放度,对大量反常的短期资本双向流动也会实行必要的调控手段。从整体上讲,为了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不断改善国际收支平衡,努力使货物进出口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保持基本平衡。在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较大提高后争取经常项目收支有一定逆差,资本项目收支有一定顺差,同时将外汇储备规模调整到一个合理水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暴恐案细节曝光:民警入户调查遭突袭
  • 体育里贝里曼朱格策连击 恒大0-3拜仁争季军
  • 娱乐曝汤唯与海归男分手 经纪人:尊重她决定
  • 财经金融业高管平均薪酬是居民90倍
  • 科技美出动4艘探测器围观嫦娥3号登月
  • 博客马未都:《爸爸去哪儿》好看过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金砖5国大学排名:清华第一 聚焦四六级
  • 叶檀:城镇化25万亿钱从何来
  • 孙大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放开事权
  • 沙黾农:按市值配售 优先股彻底变味
  • 叶檀:新三板分不分流资金不是大事
  • 姚树洁:城镇化新政有望破解地产危机
  • 冉学东:地方债务风险最可怕的是什么
  • 梁建章:放开计划生育不能城乡有别
  • 郑风田:中国新型城镇化如何走出特色
  • 邓元杰:三鹿奶粉借尸还魂说明了什么
  • 宋文洲:日本经济非流动性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