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盟紧锣密鼓催生欧元债券 德国反对早产

11月22日,默克尔在德国议会发表讲话,反对欧元债券。IC图片 11月22日,默克尔在德国议会发表讲话,反对欧元债券。IC图片

  力促财政统一 强化财政监管

  本报记者 陈听雨

  北京时间23日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公布了该委员会拟定的发行欧元“稳定债券”的计划,同时加强欧洲财政纪律,以此作为欧债危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内容。

  据悉,欧元区核心成员国德法以及被卷入欧债危机漩涡的意大利三国领导人计划于24日会晤,商讨相关事宜。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22日预计,德法意三国24日会议以及12月初举行的欧盟峰会有望就欧债危机达成最终解决方案。

  当天,欧元债券方案的推出并未给市场带来提振,受德国国债拍卖结果惨淡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美欧金融市场盘中出现较大跌幅。截至北京时间23点30分,美国三大股指跌幅均接近2%,欧洲股市也掉头向下,英、法、德三国股市跌幅近1%。欧元兑美元下跌逾1%,纽约原油价格下跌2.5%至95.5美元附近。

  欧元债券构想成型

  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法国政府22日宣布,该国总统萨科齐将于24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意大利总理蒙蒂会晤,商讨欧洲关键问题。分析人士预测,三国本周将就加强财政纪律和推动欧元债券等欧债危机最新应对措施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磋商,讨论成果将提交于29日召开的欧元区成员国财长会以及12月9日举行的欧盟峰会。

  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当天透露,“欧盟各国能够在12月9日就欧债危机解决方案达成协议。”该消息预计将能安抚市场的紧张情绪。

  根据欧盟委员会起草的一份名为“绿皮书”的报告,报告设计了三种发行欧元债券的可选方案,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第一种方案是在欧元区范围内发行完全联合债券,即17个成员国为联合债券提供共同担保,同时停止发行各自的主权国债,各国已发国债按一定方式转换为欧元债券。第二种方案是发行有限的优先联合债券,即欧元债券按一定限度取代各成员国国债,各国同时保留自主发债权。第三种方案是用欧元债券彻底取代部分高负债成员国国债,各成员国为欧元债券提供担保。三种方案在推进欧元区主权信用和主权债务一体化上形成递减梯度,但实质均为欧元区高信用成员国与深陷债务危机的成员国“捆绑”,共担信贷风险。

  巴罗佐称,“欧盟委员会还在针对欧元债券的细节进行进一步的辩论,并为推动欧元债券的下一步工作设定日程表。”巴罗佐表示,欧盟希望在明年1月8日之前收到对欧元债券的反馈意见。

  法国巴黎银行业务咨询部总管艾德里安·多彻蒂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统一欧元债券对银行业和解决欧债危机来说都是好事,此举能增强市场流动性,并对实质性解决欧债危机提供有力支持。另外,欧元债券市场的建立可促进欧洲财政一体化进程,这是德国、法国和比利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德国反对欧元债券“早产”

  由于发行欧元债券将加大德法等核心成员国的融资成本与信贷风险,德国坚决反对欧元债券先于欧元区财政统一实现。

  默克尔22日针对媒体披露的欧盟“绿皮书”重申,欧元债券并非解决当前危机的办法,现在未到讨论发行欧元债券的合适时机。欧元区成员国必须缩小经济竞争力差距,然后才能考虑联合发行债券。

  为平息德国的担忧,推动欧元债券进程,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当天回应称,只有在欧元区国家同意加强财政纪律、财政政策更加统一后,才会引入欧元债券。巴罗佐表示,“发行欧元债券的意图不是与任何人作对,任何国家都未对发行稳定债券的提议表示完全反对。德国更加担心发行欧元债券的时机,而非这一提议的原则。”他补充指出,欧元债券不能完全解决欧元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必须伴随更加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经济治理措施。

  欧盟货币与经济事务专员瑞恩同日也表示,欧盟将提议发行的欧元债券有助于缓解欧债危机,一旦欧元区经济和财政治理发生明显转变,就有可能发行欧元债券,但这一举措的实施必须以强化财政监督为基础。

  或修改欧盟公约统一财政

  默克尔22日还呼吁,应尽快修改欧盟公约,赋予欧元区在统一财政政策方面更多权力,制裁违反财政和债务纪律的成员国,剥夺这些国家对本国预算的部分控制权。她说:“我认为修改欧盟公约是解决欧债危机最直接的一步,是对源于政治信任危机的政治响应,可以为更紧密的欧洲一体化铺平道路,对于解决危机和重塑信心非常重要。”

  法国在此方面与德国态度一致。萨科齐22日称,他将于近期与默克尔共同提出建议,呼吁欧盟修改公约相关条款,使欧元区国家的财政、经济和税收政策逐步趋同,对不遵守规定的国家采取惩罚,改变欧元区财政、经济政策不统一的结构性弊端,让欧洲真正走出危机。

  法国总理菲永同日也表示,欧盟进一步一体化,包括修改公约,是欧元区应对经济冲击所必需的,“只有在欧洲建立一个非常强大的政府联盟,才能抵御危机冲击”。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