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IMF推出新贷款计划 欧元区救助仍杯水车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0:49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严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批准了两项新的贷款工具——“预防性和流动性额度”和“快速融资工具”,为那些实行稳健政策但在欧元区债务危机中可能面临风险的国家提供帮助。根据新规定,成员国目前可获得最多相当于出资额十倍的流动性来应对融资需求。

  然而,随着危机急速扩散并恶化,这项新贷款计划对于融资需求庞大的欧元区而言,依然显得“杯水车薪”。市场也很快意识到这一点,欧元兑美元汇率在周二短暂回升后,周三再度下挫。

  最高十倍流动性

  新的“预防性和流动性额度”(Precautionary and Liquidity Line,简称PLL)用途广泛,既能抵御未来冲击,也可用作6个月至24个月期限的短期流动性窗口。

  IMF表示,该信贷额度可满足未直接遭受危机的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压力加剧期间的需要,并打破危机蔓延链。

  新的流动性额度将会为那些满足“拥有良好经济基本面和制度政策框架”等条件的国家提供六个月贷款,以便这些国家在面临非自身原因所导致的事件时,仍然能满足短期国际收支差额的资金需求。

  根据六个月期贷款协议获得的流动性,一般不超过成员国出资额的2.5倍,但在特殊情况下最多可扩大至5倍,即当该国面临短期性质的国际收支差额需求,而且是由于受到外部冲击,包括区域性或全球性的经济压力升级所导致的融资需求。

  IMF称,PLL亦能用于12~24个月的较长期贷款项目,第一年最高可获得成员国出资额的5倍,第二年则可获得最高达10倍的流动性。必要时候也可将后者提前到第一年,但会附带较多条件,并将受到IMF理事会考核。

  与此同时,为了向陷入政治和经济严重动荡的中东及北非等地国家提供援助,IMF还创建了一项新的“快速融资工具”(Rapid Financing Instrument,简称RFI),可用于为各种紧急国际收支需要提供支持,包括外生冲击带来的国际收支需要。

  该工具可以立即向有关国家提供融资支持,最高可获等同于成员国出资额的流动性。

  “IMF被要求加强其贷款工具来帮助成员国应对危机。我们迅速行动,这些新的工具能让我们对所有成员国的利益作出更迅速和有效的回应。”IMF总裁拉加德在声明中表示,“这项改革加强了IMF对危机防范和解决提供融资的能力。这是为应对全球连接性而建立有效全球金融安全网而迈出的又一步。”

  新贷款仍杯水车薪

  对于这场始于希腊,但已蔓延至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核心国家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全球市场的担忧情绪已不断升温。

  尽管IMF并未说明哪些国家具备参与上述协议的资格,但显而易见,面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余波冲击的东欧国家,或者是意大利或西班牙等誓言将强化经济政策的欧洲核心国家,均可使用这一新的信贷额度。

  “IMF将会继续支持所有成员国,正如上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现在我们借贷的重点主要在欧洲,尤其是欧元区。”拉加德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意大利还没有向IMF提出贷款要求,一些欧洲官员也表示意大利还没有考虑这一计划。

  但如果意大利能够满足PLL贷款条件,考虑到意大利在IMF的出资额,那么意大利将能够通过PLL获得最高达600亿美元的六个月期贷款,或在第二年获得1200亿美元的贷款。

  然而,这对于意大利庞大的融资需求而言依然显得“杯水车薪”——根据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的预测,意大利在2012年的融资需求高达2200亿欧元。

  “这些钱甚至都不够为意大利明年2月的债券回购融资。”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Darren Gibbs表示。

  积极市场影响“昙花一现”

  在欧元区债券收益率急剧攀升之际,IMF推出新贷款计划的消息令欧元区压力得到了一定缓解。欧元兑美元在周二欧洲交易时段小幅下跌之后略有回升。但截至欧洲市场周三早盘,欧元兑美元再度下挫至1.344左右。

  不过,一些交易员认为,IMF加强流动性贷款工具的消息“影响积极但并不够,市场仍然在等待来自金砖国家和欧洲央行的钱”。

  分析师也警告称,欧元的涨势可能是暂时的,因为IMF的上述计划可能更多是帮助解决欧元区日益加剧的流动性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并非长久解决之道。

  RBS利率策略师Simon Peck和欧元利率策略师Harvinder Sian在11月23日的报告中指出:“尽管这一消息起初被认为对市场有短期积极作用,但考虑到最多从IMF可获得的资金依然是2850亿欧元,显然不够应对这场危机。而且贷款规模和IMF出资额相对应最终还是一回事儿——根据这个政策,对欧元区国家大规模放贷是不可行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