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发达国家或集中爆发债务危机 中国经济应转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 02:20  经济参考报

  学者称,中国应以经济转型降低对外依存度

  记者 王涛 方烨 北京报道

  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访问中国,有分析称,欧债问题可能是要讨论的焦点之一。

  多位学者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5日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提出,当前欧元区的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形成燎原之势,主要发达国家有集中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

  “欧洲主权债务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贺力平说,2011年欧洲整体的债务情况应该比去年更加严重。他表示,从5月份到8月份,希腊的情况是有所缓解的。但是新的情况是西班牙和意大利长期国债的收益率从5%上升到6%以上。对这些经济体来讲,它的债务是不可以持续的,也就是说他们是处在财政或者说债务危机当中。

  贺力平解释说,从经济关系上看,长期债券的收益率要和一个可持续的债务或者说财政负担相吻合,一定是收益率要低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目前,这个指标在欧元区范围内,只有德国和少数的几个北欧经济体能够做到,其他的大多数经济体做不到。“现在从若干指标来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根本缓解可能还需要两年的时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副研究员王天龙说:“从前景来看,主权债务的规模会越滚越大,债务近来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可能引发债务危机。主要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很可能债务危机形成燎原之势,不能排除在未来一段时间,主要发达国家出现集中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风险。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个灾难。”

  贺力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全球经济出现显著减速在所难免,今年上半年欧、美、日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在2%-2.5%,今年下半年就可能降低到1.5%。

  王天龙说,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办法是救助,讨论比较多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要求这些问题国家退出欧元区,另一个是对主权债务进行重组,但是这两种办法风险都非常大,不是好办法。他指出,问题国家一旦退出,很可能马上进行本币贬值,直接损失就是持有该国主权债务的机构和个人,比如欧洲央行。而重组对银行体系冲击很大,还可能引发巨大的道德风险。

  王天龙说,从旁观者的角度看,解决方法应该是发行E-bonds,这有利于遏制欧洲主权债务市场的混乱。因为E-bonds以整个欧元区担保,信用评级高于单个欧元区国家,问题国家可以通过E-bonds筹集发展资金,进而保持欧元区经济和欧元的稳定,留住欧元区的资本,并吸引新的资本流向欧洲。

  王天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欧元区经济不出问题有利于确保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利于顺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国的外汇投资储备多元化,也有利于扩展中国的多边外交。

  对于欧洲可能会提出的国际金融交易税问题,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认为:“金融交易税如果要收一定是全球一起收,如果有些国家收有些国家不收,金融资本就会流到别的地方,造成不堪重负的压力。”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警示。

  王天龙表示,虽然中国目前没有主权债务的近忧,但是必须要有防范风险的远虑。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地方债务达到10.7万亿元,债务规模可能超过50%,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抓紧研究解决地方债务风险,避免形成集中爆发的风险。

  左晓蕾表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危机频发,中国要应对频发的外部危机,练习好内功是最重要的。一个非常好的应对方式是经济转型,降低对外的依存度,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利用13亿人庞大的消费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中国如果真正按照‘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战略一步步稳扎稳打,相信五年、十年的持续增长中国一定能保持,而且对外部的危机会有越来越强的免疫力。”左晓蕾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