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格林斯潘唱空欧元 意大利成导火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4日 14:20  世华财讯

  [世华财讯]随着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担忧和欧债危机的蔓延,昨日晚间,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再度长空欧元,格林斯潘表示,欧元正在瓦解,这种瓦解可以导致美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格林斯潘表示:“欧元区正在瓦解,这一瓦解的进程正在欧洲银行体系中创造出非常大的困难。”他指出,以欧元定价的债券市场上的信心缺失正令欧元区银行面临压力,这种债券此前“一直都被认为是理想的担保品,但现在这一点已有很大疑问”。

  而且自上周德法会议以来,德法联盟并未能够对欧元区承压欧债危机提出建议,而且德法反对发行欧元债券,反对扩大EFSE援助规模。令全球市场担心欧债危机是影响全球复苏的最大的威胁因素。加之最近欧央行不断的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国债,也就是防止危机进一步蔓延的措施。

  欧洲央行提供无限制贷款等应急性的措施正在维持希腊、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许多银行的债务偿还能力,同时也正在释放欧洲其他机构的贷款。

  而且市场一直担心,目前意大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虽然市场暂时把焦点转移到了美联储的年会上,因为市场认为美联储可能会推出QE3,但从QE1/QE2来看,美联储暂时不会急于推出QE3,那么恐怕可能令市场失望。随后市场再度把焦点开始转移到欧债危机上。

  但一年多过去了,希腊申请了两次援助基金、爱尔兰一次、葡萄牙一次。而且今年仍有传言希腊会破产,会退出欧元区。但欧盟和欧央行极力的强调不会有任何国家退出欧元区,就这样,欧盟、欧央行、IMF组织开始了一系列的援助计划。自去年2010年6月份希腊第一次援助计划开始,随后2010年11月份爱尔兰总理宣布申请援助,再到今年的6月份葡萄牙成为第三个申请援助的国家。

  市场本以为,甚至援助资金后,会能够解决债务问题,但希腊并不给力,随着债务的累赘,希腊在今年6月份二次申请援助。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够解决问题。目前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7500亿欧元也用了一大半。但欧债危机并未结束,相反,随着最近市场的动荡,意大利和西班牙成为市场的焦点。

  作为全球第八大经济体,欧洲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经济复苏乏力。2011年第一季度意大利经济增速为1.03%,欧盟预计,今年全年意大利GDP将增长1.4%。此外,意大利债务负担不断攀升。截至2010年底,意大利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高达119.0%,在欧元区位列第二,仅次于希腊的142.8%。

  最新数据显示,意大利债务总额已高达1.9万亿欧元,这几乎是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债务总和的两倍多。作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在信贷市场上的融资状况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有分析人士表示,一旦意债券收益率屡创新高,则很可能会触发评级机构降调其债信评级,这会加重市场有关欧债危机从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扩散的担忧。

  上上周,市场有爆出法国AAA评级可能被下调,更是令市场担心欧债危机再度蔓延到法国。

  统计显示,2010年法国公共债务占G D P的比重为82.3%,2011年可能达到85.4%。财政赤字占比2011年为7.1%。在欧元区的“3A俱乐部”成员中,法国的债务最多,赤字也最高。同时,法国银行业的风险敞口巨大。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法国最大的4家银行持有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的机构和个人债务总计近3000亿欧元

  而作为欧元区的第二大经济体,法国还是欧洲稳定机制的主要出资国,要贡献资金总额的20%。

  如果法国真被降级,欧洲稳定机制会遭到严重打击。德国经济研究所甚至担心,一旦法国失去最高评级,欧元区会因此崩溃

  当危机爆发时,欧元区政策制定者最初假定,问题在于流动性,而非偿债能力问题,并将问题归咎于“投机者”。因此他们再三推出膏药(或创可贴)式的解决方案,试图推迟做出艰难决定,掩饰分歧。这类似于美国当局在2007年末的做法(还记得时运不佳的“超级结构性投资工具”(super-SIV)计划吗?)。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在欧元区和美国都没有成功:尽管每次新的声明都会让人感到些许欣慰,但投资者坚持呼唤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更糟的是,几乎没有什么投资者(甚至监管者)真正理解欧元区各银行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问题不仅仅在于贷款和持有欧元区债券;有关信贷衍生品敞口的实时具体数据有限。要理解一家银行的真正“全国”风险敞口是困难的,因为最近几十年银行已不再用这种方式来衡量风险。

  随着这种恐惧的蔓延,需要在未来两年内为5.4万亿欧元的债务安排再融资,相当于欧盟(EU)区内生产总值(GDP)的45%。直到不久以前,由于欧元区的隐性道德风险(各方假定没有一个国家会违约),滚转这些债务颇为容易,如今这一假设已破碎。因此,资金外逃加速的风险正日益上升。短期资金可能会枯竭,就像2007年以美元为结构的投资工具以及2008年贝尔斯登和雷曼的遭遇一样。特别是在信用评级机构不可预测的行动正(再次)加剧市场担忧的情况下。

  或许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欧洲危机的蔓延,早晚可能会有退出欧元区的国家,欧元要么解体,要么选择让欧元暴跌。甚至分析人士自去年开始长空欧元,甚至认为欧元最终会终结,瓦解。

  (胡明军 编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