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债危机恶化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机遇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2日 09:39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月金

  ■见习记者 曾会生

  近日,美债信用评级下调、欧债危机恶化,全球股市哀声一片,而中国财政部将于本月中旬在香港正式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国际舆论认为,人民币债券正日益成为全球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而人民币国际化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人民币成为避风港

  恰在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到调降的敏感时间窗口,中国财政部正式启动第三次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的路演,本此发行规模为200亿元,远远超过前两次总额。

  据悉,中国财政部曾于2009年9月和2010年11月两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规模分别为60亿元和8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财政部在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相当于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添了一块砖,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现在欧美市场不稳定,从投资者心理来说,人民币会成为一个新的避风港。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帕雷罗·普莱斯纳也这么认为,“此举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同时,对于欧美投资者而言,由于市场仍充满不确定因素,应该会对人民币债券产生很大兴趣。”

  目前来看,国际市场正在动荡,全球股市跌跌不休,这令全球投资者财富大幅缩水,这也令黄金获得投资者热捧,现货金本周触及了每盎司1778.29美元的纪录。除了黄金,没人敢断言其他投资产品的保值升值,但投资者相信亚洲国家能够躲过全球大型经济体放缓的影响,亚洲主权债券或成避风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表示:“未来十至二十年,全球金融市场都会是一种乱哄哄的状况。美国经济十年二十年内是强不起来了,只能痛苦地慢慢向前,这个过程也是中国经济赶超的时期。”

  这也为人民币的崛起创造了契机,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撰文指出,长远而言美元独大的状况是不健康的,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应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配合其经济实力的上升,这个大趋势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了好时机。

  从长远的经济增长预期来看,新兴市场及其货币的发展潜力巨大,星展银行(香港)预计,目前离岸人民币即期和远期市场每日成交量已达到65亿元,而这个数字有望在今年年底增长20%至25%。

  汇改助推国际化

  尽管人民币国际化如火如荼,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对本报记者说,国际化逻辑不能倒置,衡量货币国际化的两个标准是: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开放。可兑换就是汇率市场化,实行浮动汇率;资本项目开放就是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开放。

  记者了解到,中国重启汇改以来,一直强调人民币汇率将更多地参考一篮子货币而改变只盯住美元的方针,但人民币汇率紧盯美元始终没有根本改变,而且中国外汇储备中美元资产越积越高。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而美元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为2/3左右,其中包括购买的1.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约占美元外汇储备的一半。

  赵锡军认为,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在国际上作为储备货币,我们就不需要那么多其他货币的外汇储备了,人民币可以替换和减少外汇储备的增量。比如原本是3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有1000亿可以用人民币来替换,就剩下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了,这样风险就降低了。

  今后十年,美国政府将面临美债持续的减赤历程,对美元而言,或将是日渐衰败的十年;对人民币而言,却是日益强大的十年。在这十年战略机遇期内,中国可按照自己的既定节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但在美元今后走向衰败的十年间,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依然是坎坷的,依然需要国内经济发展持续给力,依然要处理好与几大储备货币之间的关系。市场的普遍观点是,在美债危机下,中国可以在汇率、利率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循序渐进的改革,比如,放大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区间,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加快推进人民币离岸业务进程等。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