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核心国家受牵连 欧债危机或升级

  ⊙记者 朱周良 ○编辑 朱贤佳

  欧债危机的“第二季”似乎就要上演。意大利金融市场近日遭到空头疯狂狙击,令外界纷纷猜测,这个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可能步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的后尘,被迫因为债务问题寻求外部援助。

  债券市场的一些信号已发出强烈警讯,意大利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连续飙升,直逼7%的可承受临界点。全球金融市场也已开始反映出欧债危机可能升级的潜在利空,股票、大宗商品、欧元等资产连续破位下跌。

  鉴于意大利经济和外债的庞大规模,分析人士认为,欧盟不会容忍也无力承担对该国的救助。当务之急,是要先摒弃内部分歧,解决希腊的第二轮援助问题,以稳定市场信心。

  意大利逼近“警戒线”

  市场人士注意到,在主权债务问题上,投资者正日渐把意大利等同于西班牙来看待,后者此前被认为是除了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之外债务问题最严重的欧元区经济体。而随着欧债危机蔓延,这两大欧洲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正逼近曾迫使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三国寻求外部援助的危险水平。

  12日欧洲早盘,10年期意大利国债的收益率再升33个基点,突破6%大关,为1997年来首次,与同期德国国债收益率之差也扩大至340个基点的历史新高,凸显市场对于意大利债务前景的深深忧虑。

  曾任职于巴克莱和德银的资深银行家盖瑞指出,目前,意大利国债收益率距离“灾难爆发点”已经很近。此前,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三国都是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超过7%之后,被迫寻求国际援助的。

  随着收益率的高企,市场已经将意大利与西班牙的主权债券当作垃圾债交易。参照穆迪的评级标准,保护两国国债免受违约冲击的成本显示,意西两国当前的评级水平可能只有Ba2,比眼下Aa2的投资级别要低9档,甚至还不及冰岛的评级。

  意大利的外债余额高达1.6万亿欧元,高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意大利负债总额接近该国GDP的120%,按此衡量,其负债水平在欧盟位居第二,仅次于希腊。

  危机已出现扩散迹象

  令分析人士担忧的是,近期市场上已出现了危机扩散的迹象。

  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12日早盘,希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信用违约掉期均大幅上升,并全线创下历史新高。

  巴克莱资本首席南欧经济学家帕斯卡尔担心,眼下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已波及更具“系统重要性”的国家,当前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快速飙升的国债收益率,需要引起欧盟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

  从经济规模看,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占到欧元区GDP的28%,几乎是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三国经济总量占比的五倍。而两国的未偿付外债总规模达到2.5万亿欧元,而希、葡、爱三国的债务总和也才6370亿欧元。

  苏格兰皇家银行的首席欧洲经济学家卡劳克斯指出,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正在以很快的速度扩散,而欧洲当局显然错误地判断了形势。

  “欧洲需要意识到,现在的问题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几个小国,而是已经扩散到整个欧元区,成为一场全面的主权债危机,只不过欧洲的政策决策者们一直难以接受这一点。”卡劳克斯说。

  东京三菱日联银行驻纽约的首席经济学家鲁普基认为,欧元区现在出手可能都已经“太晚”,因为“债市自卫队”已经将目标从希腊转移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核心欧元区经济体。

  当务之急是搞定希腊

  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意大利经济和债务的庞大规模,一旦该国真的陷入严重债务危机并需要援助,欧盟将无力施救。仅看未来三年,意大利就有超过5000亿欧元债券到期,而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国未来3年的援助计划总额也不过2560亿欧元。

  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外汇策略全球主管辛策认为,如果债务危机蔓延到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救助会变得更加麻烦,甚至可能引发外界对欧元区解体的猜测。

  因此,现阶段先稳住市场信心才是最重要的,在此情况下,尽快解决希腊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周一的财长会议上,欧盟各国的高官们再一次开出了“空头支票”,承诺“尽快采取措施防止债务危机蔓延”,但却未能就最关键的希腊第二轮援助达成一致。

  汇丰控股全球货币策略主管布鲁姆表示,欧盟现在需要的是行动和具体的计划,而不是空洞的口头承诺。他认为,对欧盟来说,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希腊的问题,否则一旦意大利这样的大型经济体因此而受到重大冲击并需要寻求援助,后果将不堪设想。

  欧元集团主席容克11日表示,他们已责成一个工作小组研究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的形式。据透露,欧元区财长7月底之前可能再次会晤。不过,很显然,留给决策者的时间已经不多。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