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国际化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 06:29  证券时报[ 微博 ]

  作者:胡宇

  对于未来市场的策略,我们可以从多空双方的力量来衡量对比,即分析市场向上及向下两种力量的强弱对比,并找出市场的主要矛盾。

  从宏观角度而言,市场系统性机会难以立马出现,因为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市场赋予了较长时间的震荡整固周期。这意味着持久战的理论基础是存在的。经济的成功转型,从日、美等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少则5年,多则10年~20年。这种较长周期的经济结构成功转型,将为证券市场奠定未来出现大牛市的基础。但现在来看,这一经济基础的修复与转型仍将在较长时间段为股市带来转型压力。因此,考虑到经济转型的长期复杂性,阶段性机会尽管不排除,但市场的系统性机会很难在结构成功转型之前出现。

  当然,我们既需要承认经济结构转型的长期性,又不能否定成功转型的可能性。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完全有能力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亦有能力维持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对市场的长期判读依然是乐观的。

  现在看来,市场对通胀预期的担忧被视为短期的主要矛盾。但从从国家战略高度来看,人民币渐进升值是经济结构调整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进一步而言,2011年引导市场向上的最大驱动力应该是人民币升值因素。

  首先,从经济结构调整角度来看,人民币渐进升值是各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挺进的必经之路。无论是德国、日本还是韩国,均经历了本币升值之后的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发展的模式转变。本币升值会减少低附加值制造生产商的竞争力,低附加值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不会存在。但对于高端商品而言,通过品牌、质量及技术创新带来的高利润率将可以大幅降低本币升值带来的购买成本上升的风险。因此,对于不同企业而言,本币升值的承受压力亦是不同的。对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将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客观要求人民币汇率保持坚挺。要建立从制造大国走向核心强国的本质,本币区域化及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以美元本位主义的历史已经带给了美国更多的铸币溢价与既得利益,人民币能否成功替代日元、欧元的位置,成为全球第二大货币,亦是中国经济能够成功转型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人民币升值将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完成与过渡,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国际化效果将会体现为资产价格的持续不断上涨。而资产价格的上涨将既体现为套利资金助推人民币资产上涨,更体现为中国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上升带来的本币升值从而带来资产价格的上涨。

  回到证券市场,从向下驱动力角度而言,明年市场往下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供求失衡与货币政策回归。虽然估值的优势能够化解市场风险压力,但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而政策导向将引导市场预期回归静默期。

  总的来看,2011年的市场将面临上有政策与结构性泡沫压力,下有升值动力和估值修复机会的两种力量的角逐,这两种力量将导致市场保持箱体运行格局,既不存在系统性向下的大幅下跌,亦不会出现历史性的系统性突破。

  (作者系华林证券研究所分析师)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