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12月9日)公开市场上三年央票暂停发行,分析师认为这或宣告央行将起用更强有力的资金回笼工具。而国家统计局周三也发布消息,宣布将11月份经济数据的发布时间定在本周六。这两个消息的叠加引发了市场对于央行可能于今日(12月10日)推出调控政策的揣测。
按照惯例,周四公开市场将发行三月和三年两期央票,但周三的公告显示,周四央行仅发行一期三月央票。三年央票又被暂停发行了,这已是三年央票第三次退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箱。
今年4月初,为加大对银行体系的资金锁定力度,央行在公开市场恢复发行三年央行票据,累计冻结资金规模达到了1.03万亿。但自央行在10月份加息后,三年央票的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幅度越来越大,令机构对其兴趣渐渐消退,导致发行量迅速下滑,最近一期发行规模甚至降至10亿元,失去了对资金回笼的功效。
作为可以与准备金率相替代的深度对冲工具,三年央票的暂时离去意味着央行在现阶段无意通过主动上调利率的方式增加央行票据的回笼功能,那么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央行将选择何种主要回笼工具替代,是准备金率的调整还是一种创新的回笼工具?如果是新工具,又是什么?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而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消息,宣布将11月份经济数据的发布时间提前,这两个消息的叠加引发了市场对于央行可能于本周五推出调控政策的揣测。
不过,市场也不必因统计局提前发布数据而感到过度紧张。
按照今年9月以前国家统计局月度经济数据发布的常规,每月11日发布上月经济数据,遇到周末或节假日则顺延至下一工作日。但是今年9月,国家统计局将原定于9月13日(周一)的发布计划提前至9月11日(周六),由此也引发了当时社会上对周末发布数据进行的包括加息在内的种种猜测,但最后央行却并未出手,令市场虚惊一场。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当时表示,国家统计局维持在11日发布经济数据,主要是应公众的要求,尽可能地缩短数据生产与数据发布的间隔,也是想尽快地和社会各界分享统计调查的结果,没有其他的意思。
尽管国家统计局一再强调数据提前发布只是为了保持数据发布时间的稳定,然而市场上仍然存在对于出台紧缩政策的预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中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居高不下。
外界普遍预计,由于11月上半月食品价格总体上涨,11月CPI将创出年内新高。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CPI数据出台或将催生新的货币调控政策。
那么,央行到底是会选择加息还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呢?
中国央行10月曾作出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举动,自此以后,投资者一直预期央行将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但他们在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速度和力度方面存在分歧。
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目前资本流入压力正在上升,短期内加息空间可能受到限制,年内进一步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可能性更大。
而本周3年期央票发行的暂停,也引发了业内人士对存款准备金率随即上调的猜想。
有研究员指出,准备金率工具仅能治标但不治本,而通过加息来提高央票在一级市场的发行收益率,才能够保证公开市场操作日后的正常运转。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历史数据显示,3年期央票的停发或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有着一定的相关性。“从3年期央票缺席的角度来看,准备金率上调的概率比加息大些。”
就在大约一个月前,中国央行曾在9天内两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周五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已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市场也将进一步关注会议的进展情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