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两周年:二次探底概率很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 01:39  第一财经日报

  陈姗姗

  昨天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会场上,经济学家成思危、李稻葵和马云等企业家坐在了一起,共同讨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和金融危机应该吸取的教训。

  而此时,正值雷曼兄弟破产、金融危机爆发两周年。中国乃至世界是否已经踏上了复苏之路,如何更好的走向复苏之路,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二次探底概率小

  论坛上的一个细节是:当主持人询问台下观众全球经济是否会经历二次探底的可能时,认为会二次探底的人寥寥无几。

  这样的观点同样得到了大多数台上嘉宾的赞同。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国际金融论坛主席成思危就指出,世界经济正在走上曲折的复苏之路,今年对中国来说也是向正常转变的过渡之年。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更是明确表示,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发达国家已经用恰当的应对方式阻止了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当然,这并不能说没有伤到发达国家的元气,后续可能要关注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

  李稻葵同时认为,8月的PMI数据显示全球消费者的信心在逐渐恢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已经走上了健康的增长之路,这些将支撑未来五到十年全球经济的恢复。

  天津港集团董事长于汝民,则用他每天关注的港口和航运市场数据,阐述他对未来市场的信心。“从世界贸易和中国贸易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的港口吞吐量前8个月超过了17%,这说明经济已经走上了复苏之路。而中国的出口集装箱价格指数在金融危机前达到1202点,现在已经超过了这个点,也反映了中国出口增长还是非常强劲的,因此我认为现在已经走上了复苏之路,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不过,成思危也进一步指出,二次探底的概率很小,但并不是说绝对不可能。其中复苏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会拖累欧洲恢复的速度,二是美国经济和失业率依然存在问题,再加上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混合在一起,美国的复苏也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将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复苏。

  金融危机的教训

  而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也是正值金融危机两周年各方讨论的焦点之一。

  李稻葵指出,这次金融危机,确实告诉了大家要把握“度”的教训,一些过度消费、过度扩张的行为,终究会爆发,而且是会以出乎意料,暴风雨式的形式来临,带来的痛苦也是巨大的。“因此当你觉得危机可能会来临的时候,就要马上采取行动矫正,不然危机就会以报复性的手段最终降临。”

  而成思危也认为,把握好“度”很重要,具体来说,就是既要把握好储蓄和消费的关系,也要把握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此外,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关系,也都需要把握和平衡。

  “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大量依靠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其实现在已经在显现了: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通货膨胀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压力等等。所以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单纯依靠投资和出口,而是要依靠消费。”成思危指出,这就要提高人民购买力,也就是提高群众收入。将工资和物价指数挂钩,让劳动生产率和职工工资齐飞。

  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凤凰卫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长乐则建议加快文化产业的拓展。“2008年,我们的文化产业占GDP只有2.6%,英国是17%,日本也在15%以上,中国能否在“十二五”期间把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拉动到15%,我想对经济的发展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云也认为,中国最大的财富是13亿人的脑袋,必须在文化和教育上舍得投入。“如果我们的钱还主要放在买矿石石油,就永远走不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而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如今讲危机成了他们的习惯。“危机永远不会过去,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适应,知道面临危机时如何调整自己。”马云指出,企业要回到实实在在的根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在达沃斯论坛期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对企业来说,危机天天都有,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次金融危机,淘汰的也正是没有准备、没有创新的企业。

  王树生回忆,在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大田集团的传统进出口货代业务下降了40%,公司在2008年开始拓展内需市场,进入了国内卡车运输和仓储领域,希望通过转型来度过危机,如今,公司的业务又比2008年时提升了45%。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