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8月CPI再创新高 央行政策将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3日 09:19  FX168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六(9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升幅创22个月新高,但有分析师认为,尽管8月CPI数据续创新高,但总体而言则基本符合预期,CPI在第三季度中的年度高点已逐步确认,第四季度料逐月回落,全年CPI仍能控制在3%以内。

  CPI连续两个月高于年初设定的3%目标值,加之负利率环境持续,投资者关于中国央行(PBOC)升息的猜测不断升温。8月份CPI的3.5%的涨幅,已经是连续第7个月高于2.25%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了。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受中国偏紧的宏观调控等政策影响,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会继续平稳放缓态势,但升息等货币政策的调整短期内暂无必要。

  分析师们指出,中国8月CPI虽再创高点,但未来随着季节性因素消退,通胀压力料逐月趋缓,实现全年3%通胀目标的难度不大。而当月工业生产、投资及消费均超越预期,亦显现中国经济仍具活力,预计未来政策面将保持平稳,升息压力不大。

  ◎CPI通胀或已触顶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8月份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CPI同比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了0.2个百分点,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今年1-8月CPI较上年同期增长2.8%,增速高于1-7月的2.7%,不过仍然低于3%左右的全年增速目标。

  作为CPI领先指标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则显示物价未来走势平稳。1-8月PPI较上年同期增长5.6%,增速低于1-7月的5.8%。其中,8月份当月PPI较上年同期增长4.3%,增速明显低于7月份的4.8%。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和王军指出:“虽然CPI在8月继续冲高,但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及前期天气影响,粮价上涨等因素。随着中国秋粮即将收获,季节性因素的消退,物价上涨的压力会有所减弱,预计第四季度CPI涨幅会回落。”

  中国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8月翘尾因素对CPI的影响为1.7个百分点,后期令CPI下降的因素主要是工业品和粮食供大于求,此外翘尾因素的影响在7月以后亦逐渐回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近期虽然由于制造业季节性回暖,工业生产有所回升,经济增速回落出现放缓迹象。但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美国经济二次放缓已不可避免,我国外需下滑仍有可能加速,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趋势目前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在此背景下,物价上涨无法持续。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周一(9月13日)表示,中国CPI通胀可能于8月已触顶,年内余下时间料逐步放缓。

  ◎未来货币政策料维持稳定

  尽管8月CPI快速上涨,但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均超出预估,加上海关公布8月进口超预期大增,都帮助缓解市场对下半年中国经济减速过快的担忧。多数分析师表示,在未来经济下行压力趋缓形势下,宏观政策只需维持稳定,或适度微调即可,且年内也无需升息。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六公布,8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3.9%,增速高于7月份的13.4%。但是,今年1-8月累计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6.6%,明显低于1-7月的17.0%。

  8月份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8.4%,增速高于7月份的17.9%。不过,今年1-8月累计零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18.2%,增速与1-7月的18.2%持平。

  今年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24.8%,增速已经低于1-7月的24.9%。而由此计算,今年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仅仅增长20.1%,增速大大低于7月份的26.2%,也大大低于6月份的24.9%,5月份的25.4%,4月份的25.4%和3月份的26.3%。8月份投资增速距离20%的投资停滞底线仅一步之遥。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指出,第四季度中国仍应保持现有的政策基调,在现在的政策基调总体偏紧的前提下,目前看不出升息的必要。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8月份CPI上涨3.5%仍在合理范围之内,市场不用大惊小怪。他还表示,升息一般是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与流动性的关系,CPI与升息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是否要升息不能确定。

  易宪容表示,目前我国基准利率过低,是货币政策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政府管制的货币政策下,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价格严重扭曲。

  交通银行研究部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说道:“物价和工业的数据基本与我们的预期一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并不悲观,说明中国经济增速会回落,但是不会快速下滑。现在很难说底部已经过去,但是这个底不会很深。”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在目前CPI水平下,通胀压力肯定会有,但因为CPI同比上涨到百分之三点几,就升息的可能性不大,此外,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还不够明朗,国际经济下滑的压力还是很大。刘元春说,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作出升息调整的可能性较小,“现在不是升息的好时候”。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由于经济减速,CPI最终将在11月份之后开始出现下落,因此升息在年内没有必要。对于存款准备金率,除非国际资本流入强度恢复,否则,年内也基本没有上调空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春说道:“负利率的情况不能长期维持。除了增强对困难群体的保障,也要增加投资渠道,让老百姓的钱除了存款之外,可以有更多的保值、升值的办法。”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表示,从当前国内外环境来看,央行调整利率的条件并不具备。首先,国内外经济走势尚不确定,国外仍在呼吁联合救市,中国若升息会面临较大外部舆论压力。其次,央行升息并不是解决负利率的最好办法。中国利率政策的目标是市场化,而负利率是个资源配置的问题,增加投资渠道,优化资产配置更重要。

  谭雅玲表示:“很多人在讨论政策的时候,太看重短期效果,而忽视未来风险,缺乏远见。现在食品价格推高CPI,就升息,那如果CPI往下走,该如何决策呢。央行当前的政策的确选择面临诸多两难,比如利率与CPI、利率与储蓄率、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等。”

  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主管李刚认为,尽管8月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已经有一定触底反弹的迹象,但还仍需进一步观察,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应该以稳定为主,暂时不应该贸然改变。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祝宝良称,中国经济下半年减速在意料之中,年内GDP增幅可能接近10%,经济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同时,中国的经济政策不需要去刺激也无须再收紧,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年内尚无调整的必要。

  摩根士丹利周一也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央行不会升息。

  ◎专家不同声音

  尽管多数分析师认为,近期央行不必升息,但也有部分专家表达了不同看法。

  中国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长景学成表示,升息仍然不可迟疑,赶早不赶晚,以免错过最好时机。7月份达到21个月的最高位并不会成为转折,未来CPI还有可能达到3.5%以上的水平,通胀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景学成认为,升息是随时可以打出的牌,而且早出牌比晚出牌好。他强调,央行应该更好把握时机,通胀高企抑制通胀是应有之意,而究竟加不升息还需央行从宏观因素的权衡做出判断。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清杰也表示,支持央行升息,央行虽然单纯因为CPI涨幅压力升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因为其他因素升息的可能性还是存在,比如调控房价的需要。

  周清杰指出,出于对房地产调控的需要,央行升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都比较大。我国房地产开发商的自有资金比例较小,对贷款等的依赖程度相对较高。升息意味着贷款紧缩,整个市场容量缩小,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也就可能促使开发商通过降价促销来回笼资金。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近期表示,预计2010年全年通胀率将保持在2.9%左右,且未来5-6年甚至更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将保持在2%-3%之间的温和通胀,略微上调存款利息率是“值得考虑的”。

  李稻葵指出,预计第三季度末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将达到同比增长3.7%或更高的水平,但进入第四季度后会逐步下降,全年将保持在2.9%左右。因此对周六(9月11日)公布的CPI是有“心理准备的”,下个月可能会略高一些,但就全年而言比较温和。

  李稻葵还表示,因为去年第三季度的基数较低。因此翘尾因素使得今年第三季度同比会比较高,另外就整个的经济情运行情况而言,有一定的放缓的迹象,正常的放缓迹象,这对物价的控制是有利的。

  在被问及央行是否会升息时,李稻葵指出,以他的“个人观点”来看,略微上调存款利息率,或者让存款的利息率有所浮动,从长远来看,能够有助于建立一个预期,那就是,“钱搁在银行是稳定的”,“实际利息率从长远来看是正的”,这么一个长期的预期对于经济的稳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政策能够体现出中央提出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要有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总的来说,要值得考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