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一周内的贬值回吐了6月19日汇改以来大半的升值幅度
自6月19日央行宣布汇改重启以来,除了初期连续大幅升值至7月2日的6.7720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人民币对美元并未出现明显升值迹象。而在整个7月份美元指数贬值幅度超过5%。
分析人士认为,抑制热钱流入和保持出口是人民币汇率走势一反常态的原因。
8 月12日,人民币大幅贬值247个基点,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从上一个交易日的6.7768上升至6.8015。8月13日,人民币继续贬值20个基点,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升至6.8035,人民币一周内的贬值几乎回吐了今年6月19日汇改以来大半的升值幅度。8月16日,人民币继续贬值29个基点至 6.8064。
人民币汇率如此幅度的贬值自2005年以来还是头一次,人民币为何在此时一反常态?
市场供求决定汇率
8 月11日,由于美国6月份贸易数据公布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经济放缓的担心,美元指数当天大涨近2%。8月12日早间,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大幅飙升至 6.8015。美元指数在连续下跌了近两个月后,连续五日上涨,涨幅达3.1%。而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之前两天已经开始小幅上升,只是幅度较小,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8月12日表示,“人民币贬值属于正常现象,也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一部分。”
此前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文宣布汇改重启,“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进一步解释指出,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显然不是仅指升值,而是根据情况有升有贬。
虽然欧美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并不存在直接的贸易竞争关系,因为欧美出口的优势是高科技、高技术产品,而中国出口的主要是低端制造业产品。中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和东南亚等。当美元贬值时,人民币升值,人民币相对于其他
新兴市场货币的升值幅度将缩小,这有利于减少贸易竞争力的损失。
人民币升值“迷踪拳”
人民币持续升值的一大危害就是热钱的流入。2005年-2008年间,人民币持续升值近20%,热钱大幅潜入,不断推高股市和房市,通货膨胀也被抬高。
此次汇改的时机和汇改以后人民币的走势,都让投机资金有些摸不着头脑。4、5月份,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全球经济二次探底说法弥漫,中国贸易顺差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市场普遍预计人民币升值将延后,央行却一反常态,在G20会议之前宣布汇改。
在汇改之后,除了开始10天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外,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一直维持稳定,并未出现明显升值的迹象。据“远见杯”中国宏观经济预测,24家机构认为今年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6.6757,较7月初将仅升值2%。
如果在美元升值的时候,人民币贬
值是合理的,那么在美元贬值时,人民币理应升值。可是自汇改重启以来,除了初期连续大幅升值至7月2日的6.7720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都是小幅波动。而在整个7月份美元指数贬值幅度超过5%,欧元兑美元升值了6.68%。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贸易顺差为287亿美元,为18个月以来的最高点,连续三个月贸易顺差维持高位。如果以“实现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为基础的话,人民币汇率仿佛更应该升值,而不是贬值。不过,人民币升值的“迷踪拳”,最多只能降低投机性资金在升值上的一点收益,很难决定热钱的本质流向。
在中国贸易顺差节节攀高之际,美国贸易逆差却不断扩大,创下了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差距,6月中美贸易顺差达到261.5亿美元,比5月份扩大了17%。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在即,此时人民币不升反贬,就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深深地刺向了奥巴马的“出口倍增计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