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杨可瞻
自从美联储(FED)2008年首次暗示有意购买资产以来,本周的一则政策声明无疑是一颗投向市场的重磅炸弹。
8月10日,美联储意外宣称,将对所持到期抵押支持证券(MBS)再投资,代表货币政策从"计划退出"转为"暂停退出"。同日,美元指数疯涨1.8%,创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疑惑随之如冰雹般袭来:美联储若购买国债,力度会有多大?新一轮量化宽松启动后效果又会如何?美元将大跌还是触底反弹?
联储应对
纽约联储购入180亿国债
1969年7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首度登月时曾留下 "一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这一名言;2010年8月,美联储同样迈出了应对经济复苏放缓的一小步,意义却异常深远。
据悉,美联储周二(8月10日)将联邦基准利率一如预期地维持在历史最低点的0~0.25%水平不变。随后,该行于会后声明中承认近几个月经济增长放缓,重申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超低利率水平。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出人意料地宣布,将把MBS到期后所得再投资于国债,以抑制消费者和企业的贷款利率走高,最终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目的。另外,美联储计划将其所持国内债券规模稳定在约2万亿美元水平,并从8月17日起开始重点购买2年至10年期美国国债、包括通胀保值债券(TIPS)等。但同时将回避已大量持有的证券或需求量高的证券。
11日,纽约联储随即发表声明称,将从8月17日至9月13日期间通过9次操作,合计购入180亿美元的国债。由此纽约联储也将正式迈出再投资承诺的第一步。该行还指出,在市场普遍缺乏流动性时,FED应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率为银行发放信贷。据了解,此次购入量将等同于同期政府机构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到期本金。
峰回路转的是,美联储此举好比将收紧的水龙头重新松开。事实上从今年3月底,美联储就已停止了绝大部分量化宽松政策,包括购入1.3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相关证券和3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以平抑流动性过剩催生通胀风险。随后的几个月中,美联储内部和市场人士甚至在讨论一个问题,即如何以及何时撤走剩余刺激性货币政策。而一旦美联储完全实施 "退出政策",自2008年开始推出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也将徐徐落幕。
政策猜测
量化宽松再挽狂澜?
10年前,一位美国顶尖的经济学家发表了一份针对日本银行的批评报告,名为《日本货币政策:一个自我瘫痪的案例》。讽刺的是,10年过去了,这份报告仅仅需要动几个字,就可以用到美联储身上。更讽刺的是,这位经济学家就是现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
分析人士认为,当时的日本央行和今天美联储面对的情况一样:经济深度萧条、几乎看不到改善的迹象。人们希望央行能采取更有力措施,但货币政策常用工具--短期利率却已接近"冰点"。而随着美联储作出国债再投资这一决定,非但没能让市场"大悟",反而让其愈加困惑。
"人们对于美联储如何看待经济前景,以及对经济前景的忧虑程度更加没有把握",美联储前任理事梅尔 (LaurenceMeyer)对此表示,"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议息会议还会发生什么。"同时对于美联储是否将重新开始直接购买国债这一问题,交易商也持不同意见。接受知名财经网站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则称,按年率计算,美国第二季度GDP将增长1.3%,远低于政府初步预期的2.4%。记者发现,这一预测水平相当于2008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水平。
同时,美联储此举对市场的影响也难以判断。周三,美元指数反常大涨1.8%至82.4。同期道指、欧元兑美元等风险资产却分别重挫2.5%和2.33%。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债在经历连续几个交易日大涨后引发获利回吐。截至周四,2年期国债收盘降2/32,收益率报0.55%;5年期国债收盘下降8/32,收益率报1.49%;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报2.75%,下降13/32。而受益于美联储注入流动性预期,美元和欧元的融资成本已从周四开始降温。其中3个月美元Libor下降0.8个基点,收盘创5月初以来新低。
渣打银行(香港)亚洲区经济师黄国璋,周五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美联储宣布用到期MBS再投资国债,实际上是延续去年3月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如果任由去年购买的MBS等债券到期,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就会收缩。而该表规模一旦大幅萎缩,不仅将加大通缩风险,更可能大幅抬升银行间融资成本。这样一来,此前量化宽松的效果也将付之东流。
"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前美联储将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方式可能是直接购买国债或购买MBS等抵押证券",黄国璋认为,"由于前几年有一种名为付款选项(Paymentoption)的房屋按揭,它的最初利率非常低,导致许多人蜂拥而至。不过现在其利率却需要按市场利率厘定。在前几年过低的利率基数下,未来该品种很可能发生大幅违约,从而成为一颗定时炸弹。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或MBS可以压低房屋按揭市场利率,从而有效降低违约率。
值得注意的是,黄国璋提出,上一轮量化宽松曾全面推高资产价格,此次能否起到同样效果主要取决于通胀预期。若通胀预期高,反而会限制量化宽松规模以及提升加息预期。一旦美联储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规模高于市场预期,无疑将推高通胀预期,从而促使机构买入短期国债、卖出长期国债。长期国债利率上升不利于金融机构、企业等。
法国巴黎银行(BNP)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专栏)也告诉记者,目前关于美联储是否应推动新一轮量化宽松,市场还有较大的分歧,主要在于该政策到底对刺激经济增长有多大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有多大。从本周会后声明看,FED的弦外之音实际上是量化宽松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故没有马上作出直接购买国债决定。即便如此,并不排除第四季度推出新的货币扩张政策。
陈兴动认为,美国目前并不存在流动性问题,和中国不同的是,他们是银行信贷需求不足。这并非单纯量化宽松可以解决的。同时从2009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情况看,量化宽松对经济增长效果有限。唯一可能的好处是,该政策造成美元贬值从而提振出口。
长江证券策略分析师沈楠却有不同看法。他指出,只要美国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不大,经济还维持在温和放缓情况下,美联储无需再推新的量化宽松。而据测算,年内美国经济发生双底衰退概率仅在8%,远低于同期欧洲的20%。预计下半年美国GDP将增长2%~2.5%。
投资风向
美元后市还看欧洲经济
"当你看好美国经济时,买入美元;当你需要避险时,买入美元。"这不只是一句广告词。
据统计,本月以来,美元累计上扬1.23%,同期欧元兑美元则下跌1.8%。
美元近期的强势,更多的可能来自于避险需求提升。周二,美国6月批发销售月率和6月批发库存月率纷纷低于预期。同天公布的美国8月IBD/TIPP经济乐观指数录得43.6,亦低于预期值。周四,就业数据再为经济放缓添加新的佐证:上周初请失业金人数为48.4万人,为连续第二周增加。有分析人士认为,无论复苏是企业补充库存或政府刺激,都是不可持续的。
《货币战争》作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尽管美联储宣布维持上一轮量化宽松,不过美元是将触底反弹还是酝酿大跌都不一定。因近期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跌至2.9%,暗示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放缓愈加明显的同时,资金也愈加青睐美元和美国国债等避险资产。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美元更可能的是越走越强。
"然而,美元怎么走还必须分情况具体讨论",宋鸿兵认为,"一种情况是美元大幅走低。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必须满足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即在货币总量维持稳定情况下,整体信贷萎缩与基础货币投放量平衡被打破,信贷从萎缩逆转为大幅增长,而后者则相应减少。这种情况下,通胀预期的快速推高将首先推低美元汇率。不过目前情况却是,美国经济通缩与信贷压缩迹象都较为明显,正因为如此才通过量化宽松来抵消信贷萎缩带来的负面影响。"
宋鸿兵进而提出还有一种可能是美元触底反弹,这必须取决于欧洲经济会否恶化。这可能是通过欧洲再次出现财政危机或者货币体系危机等突发事件体现,而并非仅是经济指标反映。预计未来欧洲经济放缓程度应大于美国,不过现在论美元将触底反弹还为时尚早。
长江证券研报特别指出,反映基本面差异的欧美PMI差值这项,在欧美各自公布了7月的PMI后,差值仍旧处在下滑的通道中,这表明基本面目前难以支撑美元向上的趋势行情爆发。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