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二次汇改 利大于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8日 10:28  人民网

  一直试图在模糊的官方措辞中找寻人民币汇率政策意图的分析人士们终于在6月19日听到了较为清晰的声音。

  当晚,央行通过其官方网站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第二天,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就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答记者问时进一步强调:汇改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即使是从最基本的字面意义来看,都可以把它视为官方对人民币和美元将要脱钩的正式表态。”汇丰集团宏观分析师马晓平分析道。而在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眼里,此次央行重启汇改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决策层其实早已在汇率政策的制定上有了统一意见,现在只是选了一个认为合适的时点把态度表明而已,表明的目的就是不希望外界再瞎猜了。”

  虽然央行关于具体如何启动汇改、一篮子货币的构成和权重是什么、人民币汇率调节的步伐等诸多细节并未披露,但瑞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还是从这次公开表态中解读出了更多信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会进行一次性升值,即使有渐进式升值,其幅度也将是温和的,而且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包括双向变动的风险。”汪涛在其随后的报告中这样分析道。

  当各方分析师正埋头于复杂的语义和数据中,试图为人民币汇率接下来的走势寻找出更明晰的路径时,企业经营者们关注更多的则是自己钱袋中的真金白银将会因此而有的变化。

  合众纸业虽然是位于保定的一家小厂,但进出口业务仍很频繁,进口的主要是大轴、纸浆这些原料,出口成品纸张。总经理杨广治现在正庆幸着自己的前瞻性,“以前丢了很多大客户,主要原因都是价格不稳定,所以我们从去年初就开始转向做国内市场,以后慢慢以国内市场为主,加上原料进口,就不怕人民币升值了。”但他也坦言,随着分食者增多,国内市场也并不比出口好做,以后内销外销比例怎么分自己还得走一步看一步。

  而温州港鑫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邦华就没有杨广治那份从容了,“这三四个月里,我们已经签了十几万美元的订单,全部是按6.821这个比价签的,要是人民币对美元脱钩以后一下子升上去了,我们的利润就要跑掉不少。”他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我们准备观察一段时间,然后估算一个合适的汇价,以后把产品销售都按照这个汇价长期签给几家销售公司,以后无论实际汇率高低都以这个价结算,需方如果不接受我们宁愿这笔生意不做。”这是陈邦华想出的应对之策,他称之为“制造一个汇率防火墙”。

  而另一家有着一千多名员工的企业——海天轻纺集团,其使用的防御办法则是随时根据汇价调价格,“产品价格如果随汇价变得太多太频繁可能会影响销量,这是我们现在担心的问题,但也没办法,现在只能这么干。”企业销售经理张伟称,“接下来必须得搞清楚汇率变化方向。”他说。

  脱钩源头

  回顾两次汇改,会发现7月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时间点。2005年,人民币退出盯住美元发生在7月21日,2008年人民币停止升值再次与美元保持盯住状态也发生在7月中旬,而此次人民银行宣布汇改重启的6月19日也是临近7月,这是否只是巧合?

  在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看来,偶然因素并不是主因。他认为,尽管2008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事实上实行了“硬盯住”汇率制度,但是政府方面却从未否认过其关于“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官方承诺,并一直传递的这种汇率安排只是危机应对的一揽子政策中的一部分,这就表明人民币盯住美元的状态是暂时的,“而在7 月份采取行动则可以使中国政府充分利用今年上半年总体形势发展以及外部收支平衡”,王庆在研报中这样分析。

  央行选择在7月前宣布人民币重归弹性的用意其实不止于此。“选择这一时点宣布,除了考虑到6月23日开始的多伦多G20峰会外,也因为近期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降温,12个月人民币无本金远期交易合约(NDF)所反映未来一年升值预期已经从4月份时的3%下降到1.3%左右,为2009年9月以来最低,这为人民币汇改提供了时机。”中金公司的研究者这样认为。

  瑞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则认为,选择这一时点的另一个内在动因是5月份中国外贸数据的超预期。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的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5%,外贸顺差也大幅扩大至195亿美元。这些数据一方面显示了出口增长的强劲复苏具有一定可持续性,从而减轻了政府内部对人民币升值的抵制。可以说,政府是选了内部压力最小的情况下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另外,王庆还认为,这一时点的选择还有着颇多值得玩味之处,其中之一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中国经济年度评估。

  据了解,IMF通常与成员国每年举行一次磋商,讨论该成员国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并向成员国提出政策建议。

  根据央行网站的消息,6月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北京会见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加藤隆俊,而双方的磋商信息公告发布时间有可能就是7月左右。而鉴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唯一有权监督成员国汇率制度并评估其合理性的国际组织,它的意见比任何一个其他主权国家(如美国)或多边组织(如G7、G20)的意见更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

  在此之前进行汇改表态必会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结果有利于中国,再综合6月23日G20峰会召开的因素,6月19日宣告汇改重启自然成为不二的时点选择。

  未来路径

  在央行表示重启人民币汇改进程后的几天里,人民币汇率仿佛坐上了“过山车”。6月21日,虽然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并没有变动,但人民币即期市场已开始出现异动,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询价收报6.7976,接近每日千分之五的浮动上限,即6.7933,这个价格刷新了2005年7月汇改以来的新高——6.8099,当日盘中高点一度达到了6.7958。

  但6月22日,人民币即期询价则又收报于6.8136元,把前一日的涨幅几乎回吐殆尽,而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却从周一的6.82上方跌至6.7980元。

  6月23日,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又较前一交易日的6.7980大幅走高122个基点为6.8102元,当日的即期汇价则基本围绕6.81一线波动。

  “这表明市场和央行之间也在进行着博弈”,汇丰集团分析师马晓平对此现象判断道,“在2008年7月以前人民币汇率一直是单边升值,因此政府这次希望引导市场对汇率形成分化的预期,就是说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而市场同时也在试探政府对这种引导的强烈程度,一旦理解了政府的意图随时会改变对未来走势的判断。”她这样分析。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也不否认这一看法,他同时认为政府目前在控制汇率方面的主动权很大,“谁的货多谁就可以决定市场,中国政府手握巨量外汇,人民币就更不用说了,自然可以利用市场的原则来控制市场,管理层心里是有数的,它会根据自己经济发展情况在市场上调控。”

  对于未来的判断,记者所调查的分析人士无一否认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但是对于实现的路径却各有看法。

  多数分析师认为人民币会较温和缓慢地恢复升值,其判断依据是经济复苏的程度虽然给予决策者信心来结束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但在欧洲债务危机的背景下决策者仍会担心外部需求根基不稳,因此持这种观点的分析师们认为,央行可能通过调整人民币每日的中间价逐渐小幅上调汇率水平,直到全球经济情况变得更加明朗。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在整体升值的大趋势下,仍存在双向波动的可能性。“人民币参考一揽子货币,相当于内置了自动调整机制。过去几个月人民币盯住美元,但欧洲债务危机后美元显著升值,导致人民币也被动对一揽子货币升值,实际有效汇率自年初已经升了4.3%,因此在新机制下,如果欧债危机不改善,欧元等主要货币继续对美元贬值,那么人民币也可能对美元贬值;而一旦欧元对美元走强,则人民币也可能对美元升值。” 中金公司这样认为,但其仍认为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3%~5%,但升值速度会在经常账户出现均衡式放缓。

  “我们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今年底将达到6.55的预测。我们认为未来几周内人民币相对美元将会很快实现3%~4%的升值,与此同时并且随后,波动幅度将扩大并且出现双向变动。”瑞银的汪涛给出的观点更为具体。

  影响可控

  看来无论走出什么样的步法,人民币在可见的中长期已经踏上了升值之路。据记者调查,市场目前普遍认为升值对国内经济有利也有弊。

  “我始终认为,人民币升值利大于弊。”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余永定称. “汇率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人民币是否低估抑或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影响国际收支,而在于我们是否还打算继续大量增加外汇储备,以资源、环境、教育和血汗为代价继续大量积累美国的借据。”他表示。

  其实,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的确可以使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更为合理,引导资源由制造业流向服务业,进而改变中国当前制造业过度发展、而服务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部分出口企业因此将不得不加快产业升级,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同时更强劲的人民币并可能弱化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遏制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元资产过于庞大及外储运用等难题。

  此外,曾诱发美国诸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达成共识后,中美发生贸易战的可能性将降低,贸易条件有望得以改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和能力也可能相应提高;人民币重启升值成为更具弹性和市场化特征的货币后,还将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并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来源:投资者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