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联储下调经济评估 索罗斯称欧元先天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24日 08:00  汇通网

  摘要: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但同时下调经济评估。索罗斯则指出,欧元本身就不完整,结构体制的缺陷是它最大的致命伤。全球经济复苏放缓,金融市场再次动荡不安。

  美联储(Fed)周三(23日)宣布维持联邦基准利率于0-0.25%的区间不变,重申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利率在异常低水平的承诺,并同时承认美国经济复苏开始停滞。声明公布后,美元大幅下挫,最低探至85.66水平,日元则倍受青睐,美元/日元跌破90.00整数关口,最低见89.74。 

  美联储在结束为期两日会议发布的声明中下调对经济复苏前景的评估,指明经济的多个弱点,并对欧洲债务危机下金融市场动荡发布了谨慎的论调。但美联储仍坚称预计经济将继续逐步走出数十年来最严重的衰退。 

  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接近零的历史超低水平。虽然近来出现了很多与联储退出策略有关的传言,但多数经济学家已把对联储转向紧缩政策时间的预期推迟至明年。他们指出,这是为了确保经济保住脆弱的反弹势头。  

  此外,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MOC)以9:1的投票通过利率决定,理事霍恩依然对低利率政策持有异议,称维持利率在低位的承诺可能导致失衡,令美联储畏首畏尾。  

  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教授San Diego表示,近期欧洲和美国负面消息不断,全球投资者不得不意识到,经济复苏并不如预期强劲。 

  美国银行/美林集团的经济学家团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劳动力市场复苏的脆弱度似乎略有增长,5月私营领域就业仅增长4.1万使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经济学家Michelle Girard表示,美联储对货币政策正常化还略有忌惮,希腊债务危机和通胀威胁使得紧缩政策放缓,目前讨论退出政策是不合时宜的。 

  Delta全球顾问公司分析师Michael Pento说:“伯南克是研究大萧条的学者,他绝不希望任期出现第二次大萧条。所以,他会尽可能提高货币供给,对抗通货紧缩。“ 

  但美国利率已处于0%-0.25%区间低点,伯南克如何进一步放宽信用? 

  显然,他已无法降低利率。Fed在结束了购买抵押贷款担保证券计划后,也不愿立即恢复购买。 

  Pento说,替代方案是,Fed停止支付过多储备金的利息,此一行动将促使银行提供贷款,无意再保有现金。 

  Pento指出,与一般人的观点刚好相反,这是经济最不能承受的行动。因为增加贷款,将使得货币供给突破上限,将造成通货膨胀式的衰退。 

  索罗斯称欧元本身就不完整 

  索罗斯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演讲中表示,欧元体制上的缺陷注定了它不是一种完整的货币。 

  索罗斯指出,欧元本身自诞生以来就是一种不完整的货币,结构上的缺陷是它的致命伤。《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仅仅是以财政政策做为基础,而忽视了政治因素的重要性。欧元区虽然有共同的央行,但却没有统一的财政部门,金融市场对此质疑亦无可厚非,这就是欧元成为金融风暴中心的根本原因。 

  欧元区成员国使用同一种货币,但他们的主权评级却迥然不同。欧洲央行近期宣布接受所有成员国的债券成为新的导火索。欧洲银行因此而兴奋不已,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从央行以相同利率从债务评级较低的国家购买债券,并进行无风险套利。 

  久而久之,这将使得欧洲部分良好信誉的银行陷入危机。举例来讲,欧洲银行总共持于近1万亿的西班牙债券,而法国和德国就已占了大半。如果危机一旦发生,则势必将迅速蔓延至欧洲整个银行体系。 

  欧元让成员国利率无差别化,这促成了许多国家的房地产泡沫(如西班牙、希腊和爱尔兰),这些国家因此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德国却只能在人力成本上减少开支,导致贸易盈余开始放缓。 

  索罗斯说,欧元的另一大缺陷是它本身就在产生泡沫,因欧元的创立使得某些成员国的借贷成本大幅降低。 

  索罗斯还表示,欧元低利率使得债务高企的国家陷入某种恶性循环:即通胀不断上升,税收不断加重,社会矛盾愈加激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