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稻葵:人民币升值必须体现中国自主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0日 04:13  新金融观察报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是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期,但是在升值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中国的自主性。

  今年物价上涨的态势非常严峻,物价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按照比较快的步伐上涨。控制通胀预期非常重要。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中国抑制通胀,推动出口产业的结构调整。

  人民币升值再度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4月份外汇占款再创新高,热钱流入豪赌人民币升值。另外一方面,G20峰会召开在即,人民币升值再度成为焦点。针对人民币是否升值问题,记者专访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李稻葵认为:“目前是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期,但是在升值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中国的自主性。”

  升值有助抑制通胀

  人民币升值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型企业,升值之后会削弱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一直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人民币升值将不利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

  对此,李稻葵表示,人民币升值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在汇率上升的一定限度内,加上政府的财政补贴,人民币升值不会影响中小企业的成长,相反中小企业会更加快速地成长。“我的建议是一边要升值,一边要给出口型企业进行援助和补贴,但是补贴期限不能超过两年”。

  “从目前经济形势来看,现在是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点。今年物价上涨的态势非常严峻,物价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按照比较快的步伐上涨。因此,控制通胀预期非常重要。人民币升值有助于中国抑制通胀,推动出口产业的结构调整。国内需求不够、长期依赖外需等问题已让中国经济出现‘日本病’的征兆。如果不调整国民经济重大比例的失调,未来几年将会遇到很大麻烦。”李稻葵表示。

  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4月份PPI同比上涨6.8%。CPI涨幅创出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的18个月新高,PPI涨幅创出自2008年10月以来的19个月新高。国家信息中心预测,由于去年同期基数太低,中国5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可能同比增长3.0%左右。

  今年人民币升值上限是5%

  虽然坚定地认为目前是人民币升值的最佳时点,但是李稻葵却明确表示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人民币不大可能出现一次性的大幅升值,因为这种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各方而言,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会产生很大的冲击,而且对于解决中国的发展方式问题,也无济于事。日本的教训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人民币会保持小幅逐步地升值。 ”李稻葵表示。

  具体到升值的幅度问题,李稻葵告诉记者,“人民币可控的逐步升值,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最有利的,从人民币升值对国内中小企业的影响来看,今年人民币升值的上限是5%,这样的幅度是中小企业能够承受的。”

  缓慢升值不会加速热钱流入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中国外汇占款累计达203453.70亿元,较3月份增加2863.1亿元。外汇占款的大幅增加预示着热钱的流入,而热钱流入背后则是豪赌人民币升值。因此,有专家鉴于热钱流入坚决反对人民币升值。

  针对热钱流入豪赌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李稻葵表示,“只要我们把握好升值的节奏,就能控制热钱的走向。人民币快速升值必然带来大量热钱的流入,相反人民币保持缓慢小幅升值,大量热钱就会非常‘失望’,选择加速外流。2005年以及2006年就是很好的证明,当时部分热钱不断流出。目前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把流入中国的资金更好地配置到全世界去,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升值必须体现自主性

  在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同时,李稻葵表示,人民币升值必须体现中国的自主性。“人民币汇率的核心问题并非汇率是否进行调整,而是中国是否能够掌握调整的主动权。应该是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调整,而不是受国际舆论压力。中国应根据中国经济自身的运行和发展情况,根据通胀预期,根据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的要求以及中国自己的根本利益,来调整人民币汇率政策。”李稻葵说。

  此外,李稻葵还明确提出,目前也是改革我国汇率体系的最佳时机。“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所减弱,国际环境相对宽松,这是人民币根据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汇率调整的绝好时期。”

  此前,央行发布的《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出了汇改问题。央行报告中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新金融记者 陈皓 葛卫卫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