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为何不断有人对人民币升值施加舆论压力?明眼人都清楚,贸易失衡肯定不是主因。近期,来华访问的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前财长约翰?斯诺等人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美国国内的就业问题。在经济起色不明显、失业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人民币话题成为一根最好的“救命稻草”。然而,这根稻草却不是解决美国问题的根本之策。那么,根本之策何在?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的几位专家抛开成见,站在中美关系的大视野下对之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帮美国人找到摆脱困境的各种可能。本文即是其研究成果的部分展示。
虚拟化支撑漫漫逆差路
《国际金融报》:我们都知道,美国之所以崛起,与其长期在国际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有关。后来是什么原因让美国开始踏上漫漫逆差路呢?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以下简称“南开虚拟经济组”):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经常项目国际收支一直是顺差,金融项目的国际收支则一直是逆差。这个时期美国是真正的世界工厂,美国经济靠汽车、钢铁和建筑这三大支柱来推动其经济增长和就业,美国经济是以实体经济为核心的经济。
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向境外提供美元渠道的一个转型期,也是美元停止以固定价格(1盎司黄金=35美元)兑换黄金之后,美元国际地位从不稳定到逐渐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对美国的重大意义还不仅仅在于度过了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元危机,而是首先改变了美国人的生存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从而改变了美国经济的支柱或核心经济,进而改变了世界,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
在这10年里,美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出现了5年的逆差和5年顺差,反之,金融项目也一样。20世纪70年代以前,经常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大致平衡,以维持美元金平价(金本位制下,货币的汇价应该等于货币的含金量之比)不致遭受过大的供求失衡的压力。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常项目逆差与金融项目顺差也是大致平衡的,这意味着美国找到了稳定美元汇率,从而保证美元国际本位货币地位的新的对外提供美元的方式。
从1982年开始直到现在,美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持续逆差(只有1991年一年是顺差),金融项目则持续顺差。这种持续经常项目逆差的情况除国际货币发行国外,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持续10年以上,因为他们不可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支付债务,往往5年左右就陷入债务危机。而美国、英国可以凭借自己的国际货币发行权长期这样做。经济学告诫人们:没有免费午餐,代价总是要付的。
《国际金融报》:怎么理解美国的经济虚拟化?虚拟化等同于泡沫化吗?
南开虚拟经济组:经济虚拟化与经济泡沫化是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不断攀升,直到资产价格暴跌,引起经济衰退或经济危机,而经济虚拟化则主要是金融资产数量和规模的不断膨胀。泡沫经济主要靠资产价格大幅膨胀赚钱,而经济虚拟化则主要靠金融杠杆赚钱。
美国的经济虚拟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的证券化开始的,证券化的核心机制是收入流的资本化,也就是将大量稳定和较稳定的收入流放大为金融资产。在制造业中,一笔投入要赚20%-30%的利润就很不错了;在资产价格上涨时,通过价格泡沫,金融投机或投资者往往会赚200%甚至更多的利润;而收入流的资本化则是利用金融杠杆将稳定的收入流放大为十倍甚至数十倍的金融资产。如果利息率是10%就可以创造出10倍的金融资产,如果是5%就会创造出20倍的金融资产。
经济虚拟化与泡沫化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经济虚拟化更依赖于金融杠杆。在美国的证券化过程中,依赖金融杠杆和金融创新不断创造出新的金融资产。也利用金融杠杆来炒作金融资产以获得巨大利润,但是,利用金融杠杆实现证券化和创新的风险要比利用金融杠杆炒作金融资产(也就是借钱炒作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要小得多。所以,美国的经济虚拟化主要不是炒作金融资产而是创造金融资产,就是在充分利用二级市场炒作基础上的一级市场的膨胀。
如果将美国危机前所有的金融资产(包括担保债务凭证CDO、信贷违约掉期CDS、各种金融衍生合约以及可以交易和转让的各种资产等)价值都计算在内,未到期虚拟资产总额达到400万亿-500万亿美元。而美国的GDP只有12万亿-14万亿美元。按照流量与存量的关系,美国12万亿-14万亿美元国民收入形成的资产价值达400万亿-500万亿美元。它标志着美国整体经济的“虚拟化度”,已经达到了30倍-40倍的水平。
去工业化浪潮掏空美国
《国际金融报》:美国的核心经济是否经历着一个从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的过程?
南开虚拟经济组:是,从历史可以看到这一点。核心经济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被作为中心的经济活动,一切其他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围绕它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核心经济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占GDP比例较大,二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核心经济出问题,意味着整个经济体出问题,它的兴衰决定着其他行业的兴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核心经济是制造业。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造业创造的产值占GDP的27%以上,到2007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1.68%。对GDP贡献最大的行业已经变为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不包括住宅建筑业)和职业服务业(律师、会计师、咨询企业及其他技术服务业)。金融、房地产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比例已经由20世纪50年代的11.4%上升到2007年的20.66%,职业服务业也在同期由6%上升到12.4%,三者共占美国GDP的1/3。
美国经济围绕金融、房地产业(而不是制造业)和职业服务业运转,已经是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后最鲜明的特征。而这几个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价值创造,比如金融危机前,美国金融、房地产服务企业利润总额占美国企业利润总额的40%以上;美国标普500强企业的总利润中也有25%-35%是由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创造的。消费零售企业的盈利不如其经营消费信用卡子公司的盈利,汽车制造和销售的盈利不如其经营汽车贷款子公司的盈利,飞机制造商的盈利不如其飞机租赁、融资子公司的盈利。
《国际金融报》:去工业化与虚拟化有着什么样的因果关系?
南开虚拟经济组:美国核心经济已经高度虚拟化了,虚拟化的经济是一种高价化的经济。它导致收入水平大幅度上升,企业家都希望能有更高的利润和更少的风险,虚拟经济给三大行业提供了机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地产以及附着其上的高端服务业的高收入吸引了大批淘金者,制造业机会成本大幅度提高,生存空间备受挤压。于是,先是外包,后来是本土商标境外生产,最后干脆就境外订货,这使得零售批发业得以提高利润率。
显然,美国制造业的外移是经济虚拟化的必然结果。去工业化不是技术进步的结果,而是虚拟经济的高价值化提高了所有行业的机会成本,使劳动成本提高,从而挤出了所有低价值创造的行业,它们多是生活和生产必需品的制造业。这同经典的“后工业化经济”有本质的区别。理想的或者空想的后工业化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极大提高,技术极大进步基础上的,美国的现实不是生产力极大提高,而是将低价值、低技术的制造业转移出去。然后,再用虚拟经济创造的货币收入买回这些产品和资源进行消费。显然,这不是典型的后工业化社会,而是去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虚拟化社会。